物性讲义(磁性2)
取决于材料的磁导率。
磁导率是软磁材料的重要磁参量 最常用的是起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
13
起始磁导率
(1) 考虑掺杂物的影响
相当于磁化曲线起始点的斜率 与可逆壁移阶段畴壁位移的难 易程度有关
2 μ 0MS 1 2 4π 2/3 μi R ( ) 3β 3a A1K1 d
a:掺杂物间距
R:掺杂物半径 A1:与交换积分常数A相关的常数 K1: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d:180°畴宽 :掺杂物体积百分数
1 n M r M S Vi cosθ i V 1
磁化各阶段的磁矩角分布的二维矢量模型
V:样品总体积 Vi:第i个晶粒的体积 i:第i个晶粒的MS方向与外磁场的夹角
剩磁是组织敏感参量 对晶体取向和畴结构十分敏感。Mr主要取决于MS 和i角,为获得高剩磁,首先应选高MS的材料, i角主要决定于晶粒的 取向与畴结构,通常用获得晶体织构或畴织构的办法来提高剩磁。
24
多晶体的矫顽力是各个晶粒的矫 顽力的平均效应值 其反磁化曲线应是各个晶粒的反 磁化曲线的综合反映
畴壁能密度梯度的最大值(
dγ ω ) max dx
与铁磁体的内应力、掺杂物和缺 陷的大小、数量与分布有密切的 关系
25
矫顽力的应力理论
铁磁体内部的应力阻碍畴壁运动
材料内部周期性分布的内应力对180°畴壁位移的公式:
若交换作用弱,在不高的温度下,原子热运动就破坏了原子 磁矩的规则排列,所以居里温度很低。
稀土金属即如此。
居里温度是内禀特性,主要取决于合金的成分。
合金居里点随成分的变化:
TC( 合金 ) TC(溶剂) (
dTC( 合金 ) dC
)C
12
C:溶质原子百分数
磁化率与磁导率
磁导率反映了铁磁体的导磁 能力和对磁场的敏感程度。 因此,磁功能器件的灵敏度
磁化率、磁导率、矫顽力、剩磁、磁能积、损耗 ……
7
饱和磁化强度
MS是温度T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低温下遵循Bloch定律:
T 32 M S M 0 [1 0.1187( ) ] TC
简单立方:2 体心立方:1 面心立方:1/2
M0称为绝对饱和磁化强度(T0K时,MS M0)
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剩余损耗占总损耗的比例随工作磁场 的大小而变化
31
磁滞损耗
铁磁体反复磁化一周,由于磁滞现象 所造成的损耗称为磁滞损耗
Ph HdB
低磁场下:
4 3 Ph fbH m 3
b:瑞利常数 f:频率
中、高磁场下:
Ph fB1.6 m
:常数
(经验公式)
32
涡流损耗
当铁磁体在交变场中磁化时,铁磁体内部的磁通也 周期性地变化。在围绕磁通反复变化的回路中出现 感应电动势,因而形成涡流。感应电流(涡流)所 引起的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πλ Sσ L M HC μ 0MS δ πλ Sσ δ M HC μ 0MS L
(L<<时)
(L>>时)
当应力波长L与畴壁厚度相当时,有最大的矫顽力。 由于材料的内应力不可能超过其断裂强度,因此通过提高内应力来提
高矫顽力是有限的。
该理论适于描述软磁合金的矫顽力。 为降低软磁合金的矫顽力,应设法降低材料内部的内应力,同时应选
M 0 n eff Nd 0μ B /A
M0、MS为内禀磁参量
n eff g J [J(J 1)]1/2
neff:有效玻尔磁子数 N:摩尔磁性原子数 d0:0K时的密度 B:玻尔磁子 A:原子量
8 J:原子总角量子数 gJ:朗德(Lande)因子
饱和磁感应强度
B μ 0H μ 0M
14
(2) 考虑应力的影响
2μ 0 M S L χi 2 9π λ S σ 0 δ
L:内应力波的波长 :畴壁厚度 S: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假定内应力按余弦规律分布)
铁磁性材料的起始导磁率是组织敏感参量。不仅与材料的内禀参量有 关,还与材料的冶金因素有关。
影响i的主要因素是三个参量:K1、MS和S。 MS越高, K1和S越小, i就越高。
9
居里温度
居里温度可以由 M - T 曲线 或 - T 曲线上最大斜率点 的切线与温度坐标轴的交点 来确定。 :单位质量的磁矩
10
由外斯(Weiss)铁磁性假说可得到:
2 μ 0 NJ(J 1)g 2 μ J B TC λ 3k
N:单位体积的原子数 J:原子总角量子数 gJ:朗德(Lande)因子 :分子场系数 k:玻尔兹曼常数
镧系铁磁性金属元素的TC和J(J+1)、A的关系
元素
Gd(钆) Tb(铽) Dy(镝) Tm(铥) Er(铒) Ho(钬)
TC(℃)
20 -53 -185 -254.2 -253.7 -241.2
J
3.5 6 7.5 6 7.5 8
J(J+1)
15.75 42 63.75 42 63.75 72
A1023(J)
~ μ iμ μ 1 2
p = Bm/Hm,称为峰值磁导率 1= pcos为复数磁导率的实部 2= psin为复数磁导率的虚部
20
1是与H同位相的B的分量与H的比值,相当于静态磁导率, 与磁性材料存贮的能量成正比,即:
1 1 2 2 存贮能量 μ1H μ p cosH 2 2
与固体弹性变形时所存贮的弹性能相似,因此1又称为 弹性磁导率。 2表示材料在交变磁场中磁化时能量的消耗,因此又称 为粘性磁导率。
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中磁化时既有能量的损耗,又有能 量的存贮。
21
剩磁
Mr:剩余磁化强度
Br:剩余磁感应强度
图中为单轴各向异性无织构的多晶体 在各种磁化状态下的磁矩角分布的二 维矢量模型
择磁致伸缩系数S低的材料(最好S0 )。当S很大时,只要微小
的内应力都会引起矫顽力的提高。
26
矫顽力的掺杂理论
畴壁位移的矫顽力公式:
K1 2/3 R β M HC 2μ 0 M S δ K1 2/3 δ β M HC 2μ 0 M S R
(R<时) (R>时)
当掺杂物半径R与畴壁厚度相当时,有最大的矫顽力 该理论适于描述约101~2A/m数量级的矫顽力 合金靠析出周期性分布的非铁磁性掺杂物来阻碍畴壁位移
22
矫顽力
铁磁体磁化到饱和后,使其磁化强度或磁感应强度降低到 零所需要的反向磁场,称为矫顽力,分别记为MHC(内禀矫 顽力)和BHC
矫顽力与铁磁体由Mr到M=0的反磁化过程的难易程度有关
与技术磁化过程一样,磁体的反磁化过程也包括畴壁位移 和磁矩转动两个基本形式
23
(1) 畴壁位移过程所决定的矫顽力
19
静态磁导率
动态磁导率
(在交变磁场下测得的磁导率)
动态磁导率
H H m sin(t)
B Bm sin(t δ)
:损耗角
根据欧拉公式和磁导率的定义, 得到复数磁导率:
i( t δ) B e ~ B/H m μ μ p cosδ iμ p sinδ it H me
17
影响磁导率的三个主要参量: MS 、K1和S MS越高, K1和S越小, 就越高
MS 、K1和S主要由成分决定
如:当Fe-Ni合金,在78~80%Ni附近, K1和S都接近于零, 可获得高i和m 为获得高磁导率材料,在成分设计或选择时,应选取K1和 S同时趋近于零的合金
)
27
矫顽力的缺陷理论(钉扎理论)
晶体中的点缺陷(如空位、错位原子)、线缺陷(如位 错)、面缺陷(如晶界、亚晶界、相界、反相畴边界、堆 垛层错和孪晶界等)和体缺陷(如空洞、大块掺杂物等) 与畴壁存在相互作用。 若缺陷处的K1或A比非缺陷区的K1或A小时,则缺陷区的畴 壁能比非缺陷区的畴壁能低,在平衡态时,畴壁位于缺陷 处。即畴壁与缺陷是相互吸引的,缺陷对畴壁起钉扎作用。 缺陷对畴壁的钉扎作用与畴壁厚度有关。
相关的冶金因素有晶粒尺寸,掺杂物数量、尺寸与分布,内应力大小 与分布,缺陷等。
15
16
最大磁导率
考虑掺杂物作用:
发生最大不可逆壁移时的 磁导率,与畴壁的不可逆 壁移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2 4μ 0 M S R2 μm 9d A1K1 β
考虑内应力作用:
2 4μ 0 M S L μm 2 3π λ S σ 0 δ
28
(2) 磁矩转动的反磁化过程所决定的矫顽力
29
磁能积
30
铁磁体的损耗
磁性材料在交变场中工作时引起的能量损耗,称为铁芯损耗 (铁损、磁损)。
由于导线发热造成的能量损耗,称为铜损。 磁性材料的铁芯损耗包括三部分: P=Ph+Pe+Pc
P :总损耗 Ph:磁滞损耗 Pe:涡流损耗 Pc:剩余损耗
1155C固溶并淬火
850C时效一定时间
3
4
由C点的磁化状态(+MS)到C′点的磁化状态(-MS),称为反磁 化过程。与反磁化过程相对应的B-H或M-H曲线称为反磁化曲 线 。两条反磁化曲线组成的闭合回线为磁滞回线。 (I)区:晶粒的磁矩转动到最靠近外 磁场的易磁化方向;也可能产生新 的反磁化畴。 (II)区:可能是磁矩的转动过程;也 可能是畴壁的小巴克豪森跳跃;也 可能产生新的反磁化畴。 (III)区:不可逆的大巴克豪森跳跃。 Barkhausen
6
材料的磁学性能
组织结构不敏感参量(内禀参量、本征参量)
参量决定于晶体结构与成分,与材料的显微组织无关或 关系不大。
饱和磁化强度MS、居里点TC、磁晶各向异性系数K1、磁 致伸缩系数S、交换积分常数A ……
组织结构敏感参量(非本征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