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教案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⑵“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想象驼铃用处 (5—9)
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
}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作业设计】
1、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城南旧事》或是高尔基的《童年》
【教学后记】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
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