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救护理学
合肥市5家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 学历调查结果:中专占85 %,大 专占15 %,本科0%
第三节 急救医疗网络
急救医疗网络的组成 急救中心 ——调度、抢救、运送 急救分站(医院急诊室) ——接诊、抢救、治疗 街道医院、红十字卫生站 ——救护、宣传
急救医疗网络
急救医疗网络与急诊医疗服务体 系的区别
重症监护病(ICU) 各种ICU病房,如SICU、PICU、 EICU、CCU、RCU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的关键所在
迅速、准确、及时、高效 美国平均5min以内 中国平均10min以上
各国各地模式不同 法国SAMU 美国911 中国香港、北京、上海、重庆、 广州等各有特色
院前急救
现场救护原则 1、脱离险境 2、优先救命 3、五大技术 4、离断肢体
途中救护 快速、平稳、监护、支持、记录
三大要素 通讯、运输、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
常见病种前9位 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 呼吸道疾病、急性中毒、急腹症、 高热、过敏 其中创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占 总数的69%以上
此外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中青年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
医院急诊室
急诊范围 1.体温在38℃以上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若有明显症状或疼痛,体温虽不到 38℃者也应诊治 2.严重哮喘、呼吸困难者 3.各种心脏疾病; 4.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 5.各种急性出血 6.急性脑血管疾病 7.各种急性炎症 8.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9.休克、急腹症、癫痫发作 10.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 11.意外事故,流产、临产等
THE END
Thank you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6
急救护理学
急救? 急诊?
First aid Emergency medicine
急诊
危及生命者 评估、抢救、 支持、预防
非重症患者
急救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入院前阶段(院前急救) 现场救护 途中救护
医院急诊室 急诊室和急诊观察室
前者更注重如何快速、有效的实 施急救,使患者能尽快得到治疗
后者更注重如何给予患者更好的 救助,促进康复,降低伤亡率。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地 位和作用
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提出每 名护士每小时照顾病人不能超过 1.25个
病情动态的观察 医嘱快速的施行 各类仪器的使用 医患之间的沟通 这些都需要护士来完成和参与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蓬勃的发展 国际间统一急救电话 急救事业国际化、标准化 各类学术会议的召开 各国形成各具特色的急救医疗网络 急诊科和ICU的配置水平不断提高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现状的比较 1996年调查显示美国APN(高级 职业护士)161762名,急救单位 占45.7% 。而急救单位的APN具 有硕士学位的占94.3 %具有硕士 以上证书的占24 %
热 哮 心 压 血 脑 炎 尿
休 腹 癫 伤 烧 毒 意外 产
商心炎 店脑热 意血烧 外腹鸭 休尿肚 小 产
重症监护病房(ICU)
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患者心、 肺、脑、肾等重要脏器进行监测 和支持,以度过危险期并治疗疾 病。
ICU的软、硬件水平,已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一所医院现代化急 救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悠久的历史 中国 中医经典《内经》 曾提到“卒心 痛,暴厥,卒死” 欧洲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 领护士使士兵死亡率下降40%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年轻的生命 美国 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 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 中国 1987年5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 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 分会”
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 康水平 比常人 明显差 , 占被 调查 护士的 15%,主要表 现为焦虑、强迫、抑郁、躯体不 适。
外界因素的影响 工作负荷大、收入少、地位低
自身因素的影响
急救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树立良好医德、提高工作热情 丰富专业知识、强化急救技能 加强身体锻炼、保证精力充沛 培养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