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服务礼仪项目二金融行业员工仪容仪表礼仪

金融服务礼仪项目二金融行业员工仪容仪表礼仪

项目二金融行业员工的仪表礼仪
案例一:
一场“雾水”风波
某中方企业正与欧洲某知名企业洽谈合作事项。

协议签订前夕此欧洲某知名企业考察团来那家中方企业考察投资事宜,对此企业领导非常重视,亲自挑选了礼仪公司的几位漂亮女模特来做接待工作,并特别指示她们身着紧身针织上衣,黑色皮裙,认为这样才显得对外商的重视。

但考察团上午见了面,还没有座谈,外商就找借口匆匆走了,工作人员被搞得一头雾水。

后来通过翻译才知道,他们说通过接待人员的着装,认为这是个工作以及管理制度极不严谨的企业,完全没有合作的必要。

【案例分析】原来,该企业接待人员在着装上,犯了大忌。

根据国际通行的着装礼仪要求,工作场合女性穿着紧、薄的服装是工作极度不严谨的表现;另外,国际公认的是,黑色的皮裙有风尘之意,只有妓女才穿……
着装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显示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角色、涵养、阅历及其心理状态等多种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着装,直接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关系到对你个人形象的评价,同时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形象。

案例二:
张萍的面试失利
张萍去一家外企进行最后一轮总经理助理岗位的面试。

为提升自己的形象,这次她做了精心的准备。

一身前卫的衣服,配以时尚夸张的手链、造型独特的戒指、超闪的项链、新潮的耳坠,浑身上下处处都是焦点,简直是无与伦比、鹤立鸡群。

而她的对手只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学历也并不比她高,所以张萍觉得胜券在握。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她并没有被这家外企所认可。

主考官抱歉地说:“你的确很漂亮,你的服装配饰无不令我赏心悦目,可我觉得你并不适合做助理这份工作。

实在很抱歉。


【案例分析】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衣着和配饰,并分清场合。

对于配饰,宜少不宜多,否则给人一种张扬、压抑、零乱、不稳重的感觉。

案例三:
这样的“接轨”可不行
王咪读大四了。

渐渐地,她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专注打扮了。

一两个月才回家待上两天,而这两天至少有大半时间在化妆。

用王咪自己的话说,现在的企业特在意员工的形象。

马上就要走向社会了,可不能再像在校学生那么土了,得赶紧接轨,把自己包装得时尚一点,为将来的求职做准备。

从此,王咪花在学习上的精力越来越少,整天忙着去做健身、美容、购物。

功课越来越吃紧,倒是花费越来越大,而且全身的“行头”非名牌不可。

父母说,她现在脾气越来越不好,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生活费比以前多多了,还总怪父母“太抠”,不为她的将来考虑。

到了大四下半学期的时候,王咪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但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她的同学基本上都落实好了工作,只有她还在“等消息”。

【案例分析】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特长。

虽然用人单位在意员工的外在形象,但更重的是内在的综合素质和社交沟通能力。

一个和父母都相处不好、不求上进、只在意物质和表面现象的人,很难想象,他能被企业所认可;同样,也有理由怀疑他能真正为讲求团队、务实、上进的现代型企业带来什么效益。

案例四:
为何客户经理王大明未能被客户所认同
某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王大明工作很努力。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下午他佩戴着具有变色效果的近视眼镜,虽由于干燥炎热唇部都已开裂脱皮仍顶着烈日前去与客户会面。

客户一见到他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言语间明显在应付,结果与进入正式话题,客户就借口要开会而匆匆结束了。

【案例分析】客户经理王大明的仪容修饰有些地方存在不妥。

同时作为金融行业的男性员工在面部细节修饰方面还有应注意的事项。

原来在工作时佩戴眼镜,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镜架和镜片,在室内一般不应佩戴颜色过深的镜片,镜架也不宜太夸张。

同时注意耳部、鼻部、口腔的清洁及耳毛、鼻毛的修剪。

案例五:
方小姐的拜访打扮为何感到难堪
某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方小姐年轻漂亮,爱美,工作也很勤奋。

她为了与客户更好的沟通她经常主动去拜访客户。

八月的一个下午她穿着小礼服式无袖连衣裙、化了时下流行的小烟熏妆,长长的指甲做了色彩鲜亮的美化,前去某中外合资企业拜访她的客户,贵公司的营销部王经理。

当她来到王经理办公室时,只见他身着一尘不染的白色长袖衬衣,打着藏蓝隐条纹的领带,稳重儒雅,风度翩翩。

当她与王经理握手时却不经意间看到自己露出匆忙间未曾剃掉的腋毛,再抬头发现对方看自己时微皱的眉头,刚才满满的信心荡存无疑,剩下的只是尴尬和难堪,只想赶快离开。

【案例分析】作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拜访客户时的仪容仪表礼仪从也应兼顾肢体的修饰。

首先是“第二张脸”,手臂及双手的清洁及保养,指甲长度也不应超过手指指尖;保持指甲清洁,不涂抹有色指甲油和彩绘、文刺手臂,腋毛不能外露,以免不雅。

脸部的化妆更应自然文雅为前提,眼影的颜色不应过于浓艳。

案例六:
维护好个人形象
郑伟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

有一次,他获悉有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的董事长正在本市进行访问,并有寻求合作伙伴的意向。

他于是想尽办法,请有关部门为双方牵线搭桥。

让郑总经理欣喜若狂的是,对方也有兴趣同他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且希望尽快与他见面。

到了双方会面的那一天,郑总经理对自己的形象刻意地进行一番
修饰。

他根据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上穿夹克衫,下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足蹬旅游鞋。

无疑,他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强干、时尚新潮的印象。

然而事与愿违,郑总经理自我感觉良好的这一身时髦的“行头”,却偏偏坏了他的大事。

郑总经理的错误在哪里?他的德国同行对此有何评价?
【案例分析】根据惯例,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形象,特别是要注意自己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形象。

郑总经理与德方同行的第一次见面属国际交往中的正式场合,应传西服或传统中山服,以示对德方的尊重。

但他没有这样做,正如他的德方同行所认为的:此人着装随意,个人形象不合常规,给人的感觉是过于前卫,尚欠沉稳,与之合作之事再作他议。

案例七:
松下幸之助的眼镜
一天,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家眼镜公司写给他的信,信里说到,在电视里我看到眼镜影响了你的形象。

你来我们店里,我给你配一副眼镜。

起初松下幸之助没有理睬,但这个公司三番五次给他写信,最后这个公司的经理亲自过来邀请松下去他们店里一趟。

松下一看对方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绝不像是一个骗子,于是就答应去一趟。

到后一看,眼镜店很大,实力也特别雄厚。

松下幸之助想,他不是想靠我的眼镜发点财,因为这不是一家小公司,不缺我这个客户,那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您是否也有与松下幸之助一样的疑惑,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案例分析】我们听了这家眼镜店经理话就明白了。

松下幸之助感到疑惑,他就问那位经理。

这位经理说,你的职业需要你出差到外国去,你戴的眼镜不好,外国人误认为日本没有高级眼镜店,为了杜绝外国人看不起日本人,我必须让你戴一副好眼镜。

此后,松下幸之助经常跟他的员工谈起这件事,强调注意仪容仪表的重要性。

案例来源根据《礼仪训练教程》中的案例改编(许湘岳,蒋璟萍费秋萍主编,人民出版社。

2012.2)
案例八:
助她应聘的得体妆容
一位32岁的女士在找工作时,为一则招聘广告所吸引,当时广告中要求应聘者的年龄是在30岁以下。

她颇有些犹豫,但在全面考虑了一下自己的条件后,还是想去试一试。

于是,她走进了那家店。

雇主先问他芳龄多少,她想了想答道:“30”。

雇主又询问了一些其他的情况后满意地点着头说:“请填个表吧。

”接着又有些疑惑地问了一句:“你有那么大吗?也就二十六、七岁吧”。

她笑了笑,未置可否。

其实她长的并不是很漂亮,只不过是由于特别会化妆。

问题:这位女士并不是很漂亮,也不是很年轻,但雇主却为什么挺满意?
【案例分析】有人说“世界上没有难看的人,只有不懂得如何把自己打扮得体的人!”化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化妆后的妆容在职业形象的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妆容能够激活人们在职场中不断创造的内驱力。

妆容形象不仅是为了自娱自乐,更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这位女士的案例就在于她懂得根据所应聘工作的需要如何得体地修饰自己,在不是很白的脸上淡淡地涂了一些亮妆,因此显得脸色很靓很年轻而已。

案例来源根据《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中的案例改编(吴雨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