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火复习提纲

林火复习提纲

林火提纲1、森林火灾(forest fire)的概念及属性?与计划火烧有何异同?概念:森林火灾(forest fire)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区的森林中和草地上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及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和草地起火。

属性: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的的条件主要是森林可燃物、森林火源、火环境等,其影响因素有自然原因(如可燃物的数量、状态、干湿程度、火险天气、雷击树木等),也有人为因素(如人类的生产性用火、生活用火、纵火、森林火灾的扑救能力等)。

所以,森林火灾既属于自然灾害又属于人为灾害。

(作为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掌握其规律性,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作为人为灾害,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进行火源管理,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森林火灾扑救能力的提高可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

)计划火烧(planned burning)又称计划烧除,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

如果计划火烧经营森林为目的,则可称营林用火。

计划火烧又可称为规定火烧和控制火烧。

2、什么是森林受害面积?什么是森林过火面积?2008年我国制定的森林火灾等级标准?受害森林面积(hm2):一般是指树木的30%以上被烧伤或烧死的林地面积。

(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以过火面积代替受害面积。

)森林过火面积:是指被火烧过的森林面积。

凡是被火烧过的森林,不论林木损毁程度(烧毁或烧伤)如何,受灾面积就是森林的过火面积。

火场面积、森林过火面积(hm2)火场面积=火灾总过火面积=森林过火面积+其它林地和草地的过火面积。

森林火灾等级标准:(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注:条款所称“以上的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3、森林防火(forest fire prevention)和林火管理(forest fire management)?森林防火:是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系列的行政工作和专业技术措施。

这个工作包括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森林火灾的控制。

林火管理:运用林火原理和火生态学的理论,着眼于火的两重性,为控制森林火灾,同时发挥火的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防火、灭火、用火措施。

4.为什么说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与一般生态因子有何不同?重要性:火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子;火能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火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火能维护某些物种的生存特殊性:火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火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连续性;火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火是烈性因子;火的发生大多与人类活动相关5人类对火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原始用火阶段:古代老猿们50多W年前就会用火吃熟食了,1.7W年前的老猿们会用火,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森林防火阶段: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火灾增多,烧毁大量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的减少,人类们开始学会扑火了……林火管理阶段:认识到林火具有两重性,即火对森林有害,也有利。

在控制森林火灾的同时,利用火作为森林经营的工具和手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火的应用----现代用火技术2.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林火管理6.我国的森林防火发展时期及其特点?森林防火前期(建国之前的啦):自本世纪初的晚清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半个世纪内,由于老打仗,所以基本森林防火工作是空白。

森林防火全面开展与建设时期(1949~1987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森林火灾提出了“防重于救”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扑救措施,使我国的森林防火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群众防火到专业防火的渐进发展过程。

包括:(1)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2)逐步开展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初具规模(4)航空护林事业大发展(5)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与森林防火学科的形成(6)应用森林防火、灭火新技术(7)森林防火事业的成就和森林防火专业化时期(1987至今):自1987年发生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以来,我国的森林防火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各种高新技术得到应用,林火控制能力大幅度增强,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损失大幅度下降。

7、森林防火学科发展目标(1)根据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状况以及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开展林火管理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建立我国林火管理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平台建设及各项技术支撑体系;(2)发展国家林火预测预报系统和林火损失评估系统;(3)加强林火生态与森林抗火机制的研究,充分利用森林的作用,减少大面积高强度森林火灾的发生;(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不断引进新理论和技术,促进我国林火的预报、监测、扑救水平的提高;(5)建立科学、有效的林火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防火各项资源的有机配合及合理利用;(6)不断开展林火扑救新技术与手段的研究,提高我国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8、世界森林火灾三种控制对策(一)北欧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欧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高。

对森林火灾的防治主要采取“绿色防火工程”和地面道路防火、灭火工程。

1绿色防火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①及时地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荒山荒地进行人工造林,尽快形成森林环境,将容易燃烧的地带变为不易燃烧的地带;②加强森林抚育间伐和卫生伐,清除拼死木、倒木,并加以利用,即改善了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又大大减少可燃物的累积;③调整林分结构,营造针阔混交林,降低林分的燃烧性;④在易燃的针叶林内营造抗火的防火林带。

2地面道路工程,要保证林区公路修建成网,畅通无阻,有利于火灾监测和灭火机械化的实施。

(二)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美的森林有两大特点:一是原始林面积大,二是雷击火多。

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主要采取空中优势、利用先进的控制手段,如:进行航空巡逻和航空灭火;利用卫星红外线探测和远程雷电探测等手段,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通讯畅通无阻,林区交通发达,林火预报技术先进,配有地面和空中快速扑火队伍,扑灭森林火灾十分迅速。

(三)澳大利亚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为季雨林气候。

森林以桉树林为主,桉树枝叶含油脂多,特别易燃。

在干旱季节,气温高,湿度小,风大,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狂燃大火,并产生大量飞火形成多个新火场,使火场面积迅速扩大,很难扑救,森林损失十分严重。

对于这种大火,采取底面或空中扑救都无济于事。

经多年研究试验,找到一种以火防火的措施,即在火险天气等级不高的时期,有计划地烧除林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而不损害林木,以避免在高火险天气时期狂燃大火的发生。

这种方法称为林下低强度计划烧除。

林下计划烧除的办法是由地面人工点烧发展成用飞机空投燃烧丸点燃,点燃速度可达3000公顷/小时。

世界防火对策我国的借鉴作用原始林区:北美对策、北欧对策次生林林区:北美对策、北欧对策人工林林区:北欧对策、澳洲对策9、全球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根据情况记吧,有点多哈!)1、“温室效应”2、厄尔尼诺现象在气象科学中,专指发生在热带东太平洋(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的水面异常增温现象。

在正常年份里,东太平洋热带海域海水的温度一般都在20℃以下,比西太平洋海域的温度低。

但每2-7年,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升高,明显高于一般年份的平均值0.5℃以上,有时达3-6℃,每次时间持续1-2年时间。

气象学家把这种大面积海水温度长时间异常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异常,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耦合和能量交换影响到热带区域的降水分布和海面的风向风速,同时影响到中高纬度的气候变化。

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严重年份里,地球上许多地方普遍出现风雨不调、冷暖异常、持续干旱、洪水泛滥、飓风沙暴等异常天气和气候。

3、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书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

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沙尘暴;高温少雨;冰雪融冻;暖冬。

10.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本题答案没在课本上找到,百度的,要有更好的答案,大家更正一下⒈我国森林火灾严重,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较多⒉我国南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大⒊森林火灾多集中于少数省和地区⒋引起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火源⒌我国森林火灾具有周期性变化,总的趋势在逐年下降11.燃烧、燃烧三要素?森林燃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燃烧:一种自然现象,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化和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森林燃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是储存能量的过程,而森林燃烧则是把森林储存的能量大量释放出来,即森林燃烧是光合的逆反应;森林储存能量的过程是缓慢的,而森林燃烧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十分迅速的;燃烧是有机物分解的又一途径12.什么是明火?什么是暗火?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森林可燃物点燃后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时能产生火焰,这种燃烧称为有焰燃烧,亦称为明火。

特点:蔓延速度快,比无焰燃烧快13-14倍。

燃烧面积较大,但消耗自身的热量少,仅占其消耗全部热量的2%-8%。

森林可燃物点燃后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没有火焰出现,这种燃烧称为无焰燃烧,亦称为暗火。

特点:蔓延速度慢,燃烧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

13.什么是燃点、引燃点和自然点?燃点:随温度的升高,可燃物开始着火时的温度。

根据是否有外界热源,可分两类:引燃点:借助于引燃火源,可燃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将可燃物引燃,当引燃火源移开后仍能维持燃烧,这时的着火温度称为引燃点,又称着火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