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
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提示】: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一个力的存在,一定要能找到它的施力物体,否则此力不存在。
我们不能凭空想象,杜撰出一个“力”来。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4、力的作用效果:①
②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用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注意:确定受力物体及作用点;(压力、支持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
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示意图: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二、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三、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说明:物体受到重力是因为它有质量,没有质量,就不会有重力作用。
所以说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⑶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是、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而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位置的确定:
A、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例如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重力作用线的交点)支撑法(用手指托住金属板的某一点,若此时金属板版面能维持水平平衡,支撑点就是此金属板的中心位置)。
也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圆环,它的重心在圆心不在物体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
②
③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注意: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时,寻找关键词,如“静止”、“匀速运动”等,判断该方向上物体受力平衡,找出与摩擦力平衡的力的大小。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就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⑶课本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和
比较甲、乙图可得:在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变、变滚动为。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五、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①,②,
③,④⑤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除定义合力时用等效替代法,用量筒和水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定大气压的值;光学中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一根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找蜡烛的像;电学中,定义串联总电阻和并联总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类似的研究方法还有的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时,将保持和状态
②正确理解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①如果是物体原来是静止的,所有的力消失后,则物体保持静止的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不论是什么运动,所有的力消失后,则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定律说明的问题: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以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作
用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惯性:
⑴定义: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①惯性是描述物体本身的性质的,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
②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的成立有一定的条件;惯性是所有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都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存在没有任何条件.(4)惯性的利弊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衣机脱水;锤头松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雨雪天要减速慢行。
(5).利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
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①物体原来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物体哪一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③由于
惯性物体余下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④结论。
例:当汽车司机发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请你应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汽车前进时,人与车同速前进,当汽车司机发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子受到阻力作用而停下来,但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车内的乘客会向前倒.35143 8947 襇`34781 87DD 蟝 VQ32995 80E3 胣 26020 65A4 斤{422363 575B 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