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之洲(陈忠实)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探究作者深
挚的感情;(阅读) 借鉴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写作)
忠实的散文大致可以分 为三类: 一类是童年生命历程的回 忆; 二是他的“行走见闻”; 三是“人生与写作”。
第四辑 我的行走笔记 追寻貂蝉 伊犁有条渠 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 在河之洲 老君台记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俄罗斯散记
即使在《白鹿原》创作的准备和实际 写作的六年时间里,我仍然抑止不住生活 急骤变化的冲撞,抽空寻隙写下了几个短 篇小说,没有使这一段时间留下空缺。新 世纪伊始,我重新开始短篇小说的写作操 练,像以往一样,且不论在艺术上做过何 样谋算,而内容依然是把着现实生活运动 的脉搏。这样,这些短篇小说就大致勾勒 或者说记录着新时期二十余年来,我从中 国乡村一隅(关中)所把握到的社会生活 变幻起伏的脉象。编这本以关中命名的短 篇小说集,竟令我心中一动,我终于有机 会把我的家园关中打上我的书的封面了。 ——陈忠实
写作借鉴
陈忠实作为专业作家,他在
表情达意方面有哪些妙法值 得去我们借鉴呢?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 “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
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 特征之一。”
布置作业
阅读陈忠实的《关中故
事》,进一步感知他的关 中情结; 借鉴本文表情达意的方法, 写一篇记游类文章。
有的插叙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 作某些解释 。
探究情感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
它,是一种永远的寻觅和追求。 (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单 元文摘)
从文中的哪些 语句可以捕捉到作 者的情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散文篇章具有浓郁 的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 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 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 充满了深情。而渭河流域正 是孕育了黄河文明的摇篮。 作者的才情妙思谁说没有那 块大地上的神话传说、历史 烽烟、风物人情的蕴藉呢? 其充盈于心并自然流淌到笔 下的浓浓的“关中情结”, 才显得格外真挚厚重。
作品获奖情况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 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 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 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 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 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 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 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3年 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他——这个 脸上已是沟 沟壑壑、满 脸沧桑,却 有一双炯炯 有神大眼睛 的汉子,就 是现当代作 家陈忠实。
一个厚积薄发的作者,1993年以长篇小说 《白鹿原》一举成名,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 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 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 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这个一九四二年诞 生于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那个叫作西蒋村 的孩子,几十年前曾经穿着鞋底磨穿的旧布 鞋,脚后跟淌着血从这不足百户的小村子里 走向灞桥,走向西安,如今却堂堂正正地走 向北京,走向世界,攀登上中国当代文学殿 堂的高峰。 (文字来源:中国作家网)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节)前往“在
河之洲”途中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2、3节)插叙少 年时期对“在河之洲”的期 盼。 第二部分(4-7节)描绘 “在河之洲”的风土人情。 第二部分(8节)总结全文。
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 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插叙时,暂时中断 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 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因此,对全文来说, 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 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 枝叶,而非主干。
陕西省可明显分为关中、陕北和陕南 三大区域。渭北高原,从地理环境看,属 于关中地区,关中包括渭河平原和渭北高 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7%。渭北高原位 于关中北部,在东径106°20′—110°40′, 北纬34°10′—36°20′之间,东西长约 385Km,南北宽约275Km, 包括延安、铜 川、宝鸡、咸阳、渭南5地(市)的白水、 蒲城、澄城、合阳、富平、宝塔区、富县、 洛川、宜川、黄陵、宜君、铜川郊区、耀 县、宝鸡、凤翔、岐山、扶风、千阳、礼 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 化25个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