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白鹿原》 赏析
LOGO
PICTURE
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外评价
陈华清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 史。也许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 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能够被 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迄今寥寥可数,而荣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 上是名副其实的一部。 真正震撼人心的杰作,绝非纤巧之短篇,而 是那些蕴蓄广深、波澜壮阔、卓荦不群的巨著。 20世纪中国的小说中,陈忠实的《白鹿原》, 堪称大气磅礡的民族史诗,让读者神驰情移,悸 动不已。
中外评价
被公认为“民族史诗”
陈华清
在全国发行了66万册,并被译为日、韩文出 版和印成繁体汉字竖排版在港、台地区发行。
在《亚洲周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作家 联合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它也 榜上有名,被列名第38位。 中外文学界高度赞扬陈忠实的成就,认为: “《白鹿原》凭其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 邃的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成了 当代小说林中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白 鹿原》把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推进到了 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陈忠实家屋后就是白鹿原,“我家住在白鹿原北 坡根下,出门便上原。”与白鹿原隔河可望的还有神禾 原、少陵原、凤栖原、铜人原。《竹书纪年》文字记载, “有白鹿游于西原”,白色的鹿被先民看成神鹿,会给 这座古原带来吉祥。《史记》“鸿门宴”里的灞上在白 鹿原的西北角。白鹿原西北埋葬着汉文帝和他母亲还有 他的夫人,凤栖原上埋葬着汉宣帝。地方志上记录的白 鹿原却多为兵荒马乱和生灵涂炭的重复,而到了1911年 辛亥之后,原上的人其实根本搞不清没有了皇帝到底是 福还是祸。如今的白鹿原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距西安市区仅20多公里。 但在1985年夏天以前,陈忠实把长篇小说的创作还 看作非常遥远的事情,因为在他的写作意识里,写长篇 有些令人畏怯,至少要写过10个中篇小说,写作的基本 功才能有点眉目。
作者简介
陈华清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2年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小 学、中学工作十六年。1978年7月,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工作。1980年3月 后,曾在西安郊区文化馆、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工作。1982年11月以来, 在陕西作家协会工作。 陈忠实擅写农村题材,其创作主要是表现陕西关中地区在建国后各个 历史时期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精神状态。 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 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 说奖。
电影《白鹿原》
导演:王全安 主演: 张丰毅 张雨绮 段奕宏 张丰毅 吴刚 类型:史诗
谢 栋
上映时间:2012年9月
《白鹿原》制作特辑
谢 栋
可恨又可怜的人——鹿子霖
罗仲春
鹿子霖是一个阴鸷、淫乱、孱弱的人。鹿家祖辈 以卧心尝胆,攒下可以炫耀于世的产业家财。但鹿家 到他这一辈已使祖宗的宏图大愿归于空想。他凌驾弱 人之上恣肆欺虐,为维护权力欲望的奸作狡黠。在与 白氏家族的纠葛矛盾中,他处心积虑地以阴毒的手段 与白家抗衡。他唆使小娥拉白孝文下水的阴谋,以及 俨然厚道长者的跪谏。投井下石、背信弃义、“窝里 斗”…… 鹿子霖的行为模式中,更 多还是奉行着“出人头地”的 核心概念,这种“出人头地” 的实质是白鹿原的另外一种理 论思想
白鹿原简介
陈华清
小说《白鹿原》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历史画面, 它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 村为背景,细腻地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 孙三代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半个多世纪 的恩怨纷争。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现 代历史在白鹿原上的风云变幻,以小社会隐喻和 概括大社会。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 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写作背景
吴松寿
那段时期,和许多作家一样,陈忠实也开始接触到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他印象尤其深刻的倒不是马尔 克斯,而是卡朋铁尔的《王国》,陈忠实顿然意识到, 他连自己生活的村庄百年演变历史都搞不清楚脉络, “这个纯陈姓聚居只有两户郑姓却没有一户蒋姓的村庄 为什么叫做蒋村。我的村子紧紧依偎着的白鹿原,且不 管两千年前刘邦屯兵灞上(即白鹿原)和唐代诸多诗人 或行吟或隐居的太过久远的轶事,至少(想知道)在近 代以来发生过怎样的演变„„我不仅打破了盲目的自信, 甚至当即产生了认知太晚的懊恼心情,这个村中比较有 议事能力的几位老者都去世了,尤其是我的父亲。”
写作背景
吴松寿
1985年动念构思,1988年清明前动笔, 1991年冬写完最后一句话,白鹿原边上走 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 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 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
写作背景
吴松寿
鹿兆鹏
.鹿兆海
鹿三
鹿惠氏
田小蛾
黑娃
.兔 娃
仁义的硬汉子——白嘉轩
罗仲春
白嘉轩是一个富有文化价值的人物, 一个身 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情致的族长;一个既有着对 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 朴实的乡绅;一个散发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 在他身上古老的文化散发出巨大的力量。 作为一个胸怀仁义、心有大志的族长,最后被 社会浪潮挤落在社会角落,家业和族事都趋于没 落。这是他人生和他所 代表的文化精神的没落。
纵观白灵的一生,很难找到她 个人的过失、甚至性格上的缺陷。
“潘金莲”式的悲剧人物——田小娥
罗仲春
田小娥从一个追求爱情向封建社会挑战的人物变成了 一个为追求生存的可怜虫。 陈忠实:田小娥生的痛苦,活得痛苦,死得痛苦 但她也不是没有做过斗争,只是选择用身体作为武器 方式有些让人不耻。最后还是搞得白孝文家破人亡,流 落街头。自己在一个深夜被黑娃的父亲鹿三用飞镖扎死, 从而终于结束了自己一生。 她死后依然继续不懈抗争。她引 来了瘟疫,令整个原上一片恐怖。 然而这样的反抗也被代表正义的白 嘉轩给镇压了。
《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 1990 - 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 《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 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 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 长 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 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简介
罗仲春
《 白鹿原 》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强悍阴毒的白嘉轩 奸诈圆滑的鹿子霖 儒雅正直的朱先生 圣洁美丽的白灵 苦命无奈的田小娥 桀骜豪爽的黑娃(鹿兆谦) ……
主要人物关系
白秉德 白赵氏
罗仲春
白嘉轩
吴仙草
鹿子霖
.白孝文
.白孝武
白孝义
白灵
写作背景
吴松寿
1985年,陈忠实参加了一次“陕西长篇小说 创作促进会”,会上的作协领导感叹陕西的新老 作家已经有很久时间没有拿出一本长篇小说了。 在那次会后,路遥留在了延安开始起草《平凡的 世界》,当时的陈忠实也依然没有很强的念头要 去写一部长篇,但在会后开始写酝酿已久的《蓝 袍先生》这部中篇时,那些不属于蓝袍先生的故 事出来了,“我的长篇小说的欲念却在此时确 立。”对陈忠实来说,8万字中篇小说《蓝袍先 生》的创作是作家一次用心得意的写作探索,同 时引发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
神乎其神的现代“诸葛亮”——朱先生 罗仲春
朱先生是旧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满腹经纶, 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旁人纷纷投共和国,他只想 修县志以赠后人,晚年更是仙风道骨,能窥天机。他 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做学问为荣,安贫乐道,在日 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反抗; 时势平静之后,又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 地一方人记录风土人情,无欲无求。 以往白嘉轩是混沌过日子的, 可是朱先生不断用各种儒家规范去 刺激他,点燃他,包括用最简单平 易的歌谣去争取他向善。
白鹿原简介
陈华清
这部长篇小说曾经拟名为“古原”,后来定 名为《白鹿原》。小说创作于90年代初,连载于 一九九二年《当代》第六期和一九九三年《当代》 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单行本。
白鹿原是地名,它位于西安市蓝田县、长安 区、霸桥区管辖之内,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 方,现因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而名扬天 下。
故事梗概
陈华清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 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 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 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 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 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 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 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 生的阵痛中颤栗。
写作背景
吴松寿
白鹿原以关中平原的白鹿村的五十年 变化为背景再现了那个年月的真实历史。 通过此书陈忠实启发人们寻找一条民族发 展的道路。此书开始写作那时正是改革开 放初期,经济复苏,民族发展的好势头。 就是借这股风来弘扬民族的精神。
善恶到头说不清——黑娃
罗仲春
黑娃(鹿兆谦)年轻的时候有冲劲儿,当了土匪头 子更是叱诧风云。可是自从“招安”到保安团,拜朱先 生为师学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运气反而越来越差, 精神头也没有了,他与生俱来的反抗最后被传统文化所 感化,最后反而被善于钻营的白孝文反过来咬了一口, 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判。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以及矛盾的善恶报应使黑娃在《白鹿原》 众多的人物中脱颖而出,使得他所代 表的这种独特的价值被人们认识和接 受。
写作背景
吴松寿
为写《白鹿原》,陈忠实又一次回到了自己 的祖辈故事中,陈忠实有一个爷爷在分家时住在 上房和门房之间西边的厦屋,后辈所以都叫他厦 屋爷。厦屋爷经常在夜深时呻唤,所以当他写白 嘉轩朱先生鹿三甚至包括鹿子霖这一茬在白鹿原 上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时,“让白鹿原北坡根下 的我的厦屋爷留在我心底的呻唤,感应而出 了。”“我在《白鹿原》书里构思的人物和生活 背景,是我厦屋爷这一茬人的生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