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师-朝圣

设计师-朝圣


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是懂生产的人的天下;九十年代物产丰富,是懂销售的人的天下;00年 代商品流通旺盛和财富迅速暴涨,是商业模式创立者和精明的财务者的世界;下一个十年乃至 三十年将是设计师的天下。因为他们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改变或支持了用户行为。在未来的 商业生态发展中,企业中首席开发官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CDO)和设计总监这样的 职位将越来越重要,也将主导未来产业的发展。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选择的重要性不在于你的方向,而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所选择的 方向。挫折和迷茫可以压跨一个设计师,也可以让一个设计师更加的坚强,只有诚者立事,天 道方能自成,蹒跚学步,也终成跑者。
我佩服那些选择设计行业的人,设计是非常辛苦的行业,也是 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这也许正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它不 是一个能让你发家致富的最佳选择,你可能需要花五年的时间 深化专业的深度,花五年的时间扩展跨专业的广度,然后再花 五年的时间沉淀自己的理论架构和设计思维,然而这三步还需 要你能耐得住事业前路中迷茫的无助、金钱的诱惑、独善其身 的寂寞,以及拼命的用的设计人生铺垫道 路的基石,用内心的强大一笔一画为自己的设计信仰书写历史 的痕迹。也许你永远不会像柳冠中老师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理论 的带头人,不会像深泽直人用无意识设计影响全世界,但你用 坚忍的追寻设计的梦想,用努力积聚力量,你将成为一个有社 会价值并且受到市场认可的设计“师”。
(二)设计修心
养鱼者在于赏心、静坐者在于正心、远行者在于净心。精心栽培者,修 剪的不单是枝叶,还有修心。而修炼设计技艺的设计师,也不仅是提高手上 工具的运用水平,设计本身是创新的行为,是造物造美的行为,设计师就像 是造物主的使者,行使造物的权力。 追求设计之梦的道路充满荆棘,它需要你具备多种优良素质,才能迎接 各种挑战。走上这条路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同前行,但是,就 如战场冲锋路上,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在枪雨弹林中离你远去,当你走得更 远时,也许就你一人独秀在寂寞里,你要学会忍耐这种寂寞,并一如既往的 追寻你选择的信仰。
我在不久前参加了郑州一个国家知识产业园的开园仪式,也谛听了多位专家和设 计公司高管的演讲。应放天老师的设计产品与公司孵化的演讲、嘉兰图设计公司 王永才分享设计产业化的教训和体会、浪尖公司的罗成关于设计与模具产业结合 的设计发展、上海木马设计丁伟的设计立县的商业模式、杭州飞鱼设计的余飚的 设计投资。听完后感触颇多,便向当时的演讲嘉宾请教“咨询行业中无论是国际 上的麦肯锡、波士顿、埃森哲,还是国内的北大纵横、新华信、锡恩、深远顾问 等公司,其服务价值都普遍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国际也有像青蛙(frog)IDEO 这样的设计公司。但国内设计公司大部分都陷入了价格竞争当中,设计服务深层 次的东西缺乏传承和延伸发展,目前以这几家为代表的设计公司都去做产业做投 资了,那谁来深度挖掘设计的本质,推进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总结,为后 一辈工业设计师提供完善的选择保障呢?”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该行业的设计师们,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学习,设计行 业的未来发展也缺乏良性的行业生态平衡,这也正是每一位设计师的机会和挑战, 尽一位中国设计师的职责。正如柳冠中老师说的:“今天我要和年轻的工业设计 后辈们说,我们将来不可能都围绕商业模式,都去做商人,总要有人着眼国家未 来。如果一个民族都看着脚底下,没有人仰望星空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传到我们手里我们不可以只看眼前,只看到权 力只看到金钱,必定要有人看到未来”。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临摹只是画图抄袭,创新需要你有颗开放亢奋的心,随时的去 接纳新鲜的、时尚的信息,并且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创新还需要你有一颗包容 的心去接触各行各业、技能特异、性格百怪的人,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思考方 式。工业设计除了创新的精神还需要多元化的整合力,创新能力是你的纵向思维的深度, 整合力就是横向思维的广度,横向思维需要你兼容和储蓄各行业和各工种的知识,不要 认为手绘有多么活里活现,建模有多么神速美观,动画有多么炫丽酷毙,就是设计大师。 设计本质不在这种修饰的外在表现,而是设计本身能实现社会价值、用户价值与企业的 价值,当然在解决本质的问题后,修饰的“美”也是一项展现内在很重要的手段,不过 仅仅是手段而已。 设计既然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就不是作家在深夜写作、歌星在台上高歌,这不是一 个人的舞台,好的设计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取胜,不要认为一人独秀就可以让你光耀全身, 那些内心只有自己的人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倡导持续创新、合作无间的团队一 起为好作品问世付出努力,当然合作的过程会有质疑、争论、认可,最后达成一致。团 队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交流协作,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塑造设计的灵魂
设计的社会价值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设计文明与设计伦理,我记得大约在十 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探亲,注意到香港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的设计一定会有弱势群体的 使用设计,比如电梯的盲文,老弱的楼梯扶手和轮椅道。往后的这十年里,每到一个 城市都会关注这个问题,比如公交的上车下车、产品的使用人群、特别在高楼按电梯 时关于盲文的问题,很遗憾,没有经统计,初略估算不到10%会有盲文的设计。 社会的物质文明取决于工业文明和设计文明的结合以及精神文明的主导,一个社会 的文明与发达程度,不取决于它的GDP有多高,摩天大厦有多高,而是社会有没有给 予弱势群体生命平等的条件。 设计师是推进物质文明重要的践行者,一个真正有灵魂 的设计师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平等对待,设计 不应该只为富人潮人强人美人做设计,应该多关注穷人老人残人疯人,这才是设计师 存在的理由、价值和对物质文明的理解,设计文明除了人群平等的观念还有工业产品 的本身。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 “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 要。”面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浪潮,中国如何在传统 和现实之间踩好钢丝?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城市化实践,为世界文明 的发展提供答卷?29日,记者对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的 王澍教授进行了专访。农民工“砌石头”里有真正的“中国味道” 记者:当下,很多人忧心“中国的城市模样在被外国人重新塑 造”,还有些人认为中国只能从事“平庸的批量生产”,无法在文 化创意领域和西方竞争。您多年来浸淫于传统国学,没喝过一滴洋 墨水,所有的设计作品也都在中国,最终却获得了世界的肯定,您 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王澍:现代建筑学来自西方,大批建筑师向西方学习取经,很 多城市大兴土木,到处涌现“高新奇特”的建筑。实际上,中国曾 经有很优秀的建筑营造传统,在皖南山区里,至今还能看到遗存下 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 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而今天,这些传统工艺只在农村尚有 保留。比如农民工“砌石头”,被不少人视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 言。而我认为,这些农民工是传统营造工艺的大师,他们砌出来的 一小段石墙,放在美国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遗产。我在设计中国美 术学院象山校区时,大量启用传统的手工建造活动,从各地回收了 600万片旧砖瓦,让农民工展现“砌石头”的精湛手艺。许多国际著 名建筑师看到这样的建筑非常激动,认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味 道”。
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 记者:面临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建 设中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王澍:作为拥有悠久城建史的中国,其传统营造工 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 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 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构成了城市的核心 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但是,现在中国传统营造体系已受到严重破坏。不 少地方城市保护的思路以“是不是文物或名人故居”为 标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 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 化的根基。 比如,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建筑其实是高度理性 的产物。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不少 “土房子”,显示出秦汉以来建筑脉络的延续,就属于 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 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 城市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而 应该是“文化的差异”。城市之竞争力来自于创造“有 差异性文化”的能力。来源人民日报)
现代工业设计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家真正重视工业设计也就近十年的事情,工业设计教 育也是在近五六年初具体系和规模,且中国的工业设计理论体系更是缺乏市场基础,教育 理论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各界汇智成池,为未来的设计师提供方向的指导和实践的验证。工 业设计从广义上理解,它涉及的专业和行业非常广泛,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等。狭义上的工业设计一般是 指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上实际也需要很多的跨行业学科的认识和很强的整合能力, 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外观画图层面,这就需要设计师有强烈追求设计深度和跨行业学科广度 的欲望和毅力。 如果设计师想从工业设计领域快速的获得金钱财富,在社会环境普遍对设计价值认可 偏低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有许多设计师刚毕业就想设计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在中国 第一批工业设计公司起来之前,也许还有无序竞争的机会,但中国目前除嘉兰图、洛可可、 浪尖、飞鱼、木马等一线的设计公司外,还有许多小有名气的地方性设计公司,即便目前 整个设计行业已经初步得到制造型企业的认可,但设计的价值本身就被低估,具有规模的 设计公司设计价格低廉,陷入了设计画图的工厂作坊式的低价值竞争中,致使设计行业得 不到价值性的发展。低价值的竞争带来的就是低质量的设计,没有了深度思维和深度研究 的好设计,继之市场产品就缺乏核心竞争力,设计师也在这种低层面的竞争业态中生存, 设计公司失去方向,设计师更没有方向。
设计师是一群走在朝圣路上的人
(一)选择设计是选择一种人生的姿态
“建筑界诺奖”得主:向世界表达我们的 文化自信
王澍与他的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北京时间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 王澍获得了这一被称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的全球建筑领域最高 荣誉。这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问鼎这一桂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