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在欧洲,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人口不到10万的弹丸小城是基督教中与罗马、耶路撒冷齐名的三大圣城之一,并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在中世纪被人们称为世界的尽头。

以此为终点的跨越比利牛斯山脉,连绵蜿蜒于西法边境的漫漫长路就是鼎鼎大名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从中世纪直到今天不计其数的虔诚信徒长途跋涉,正像但丁曾说过的:去过或即将前往圣地牙哥之家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朝圣者。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最早于公元9世纪就已出现,因而被称为欧洲最早的文化旅游指南。

传说耶稣的得意门徒圣雅各布在当时还十分偏僻的西班牙传教布道七年之后,回到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殉教,他的弟子们把他的尸骨运回了他生前钟爱的西班牙埋葬,灵柩就放在圣地亚哥,实际上,这座边远的城市也正是以圣雅各布而得名(雅各布在西班牙语中的叫法就是SAN TIAGO)。

但随着阿拉伯人在西班牙长达800年的异教统治,雅各布的墓地也被破坏埋没,所在之处再也无人知晓。

直到9世纪初期,一个牧羊人凭借着天上星光的指引终于发现了雅各布的墓穴和遗骨,这座城市从此声名大噪,并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条长达800公里的道路,每年吸引着超过50万人次的朝圣者和旅游者踏上征途,最终成为了基督教的圣地之一。

圣地亚哥朝圣线路1985年被正式确定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随后又被欧洲议会定为第一条欧洲文化旅行路线。

朝圣之路的起点始于法国南部,但地点并不固定,零散线路多达六条,这些小路在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地区逐渐融合,分别经由松波尔特峰(SOMPORT)和伊巴涅塔峰(IBANETA)两处进入西班牙国境内,最终汇合于纳瓦拉地区的蓬特拉雷纳(PUENTE LA REINA),形成一条固定线路,横跨西班牙北部阿拉贡、纳瓦拉、拉里奥哈、卡斯蒂利亚-莱昂等地区,最终迂回到达沉静倦卧在凶猛大西洋岸边、被称为欧洲边陲的加利西亚地区。

西班牙充沛阳光、丰富海域和火辣激情,然而走在那条朝圣道路上,满眼却只有荒凉的平原和破落的村镇,天空也阴晴不定。

开车从马德里往东北方向行进三个半小时,穿过数以百计漂亮的白色风车,萨拉戈萨出现在了公路的旁边。

严格说来,萨拉戈萨和整条朝圣之路并没有太大关系,但由于这座西班牙第五大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正处于两座最重要的城市-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正中,同时又是圣地亚哥之路西班牙境内起始部分阿拉贡大区(ARAGON)的首府,所以名气同样很大,也是南欧一个不应错过的重要旅游城市。

和绝大部分的欧洲中等城市一样,萨拉戈萨多数值得游览的景观都集中在老城区的中心部分。

踏上罗马时期的古老石桥经过看上去有些浑浊的埃布罗河(RIO EBRO),我来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圣皮拉尔大教堂和与教堂同名的大广场前。

皮拉尔在西班牙语中是石柱的意思,教堂的全称为石柱边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ASILICA DE NUESTRA SENORA DEL PILAR),传说就在我此刻置身的埃布罗河岸边,圣母玛利亚曾靠在一棵石柱上向世人显灵,萨拉戈萨这座城市也因此变得闻名遐迩。

人们以圣母显灵过的石柱为中心修建了大教堂和广场,并祈求圣母会世代保佑着这里的人民。

也许真的是萨拉戈萨人的虔诚打动了圣母玛利亚,二战时德军飞机轰炸这座城市,三枚炸弹投在了皮拉尔大教堂屋顶,居然一颗都没有爆炸。

这三枚炸弹现在就高高悬挂在大教堂的墙壁上,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述说着圣母的神迹。

但实际上,萨拉戈萨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族入侵,整座城市也曾几度遭到不同程度的战火摧毁,从罗马人到阿拉伯人到法国人,都在城市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我从广场旁的旅游接待处要了地图和介绍资料,封面上的头一句话就是:萨拉戈萨是一座自由祥和的城市,是在四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结出的奇妙果实。

由于早晨的弥撒已经结束,我没有先进教堂,而是沿着点缀这颗奇妙果实的古罗马时期的城墙和塔楼溜溜达达走入闹市区。

街道两边餐厅、酒吧和商店鳞次栉比,内容倒也没什么新鲜。

萨拉戈萨城不大,一个多小时,我已经走到了城市边缘,远处一座高大的白色阿拉伯式城堡撞入眼帘,城堡四周被深深的战壕包围,让整座建筑显得卓尔不群。

向路边行人一打听,城堡名叫阿尔哈菲里亚宫(ALJAFERIA),是现在阿拉贡大区议会的办公所在地,但允许参观,赶紧走到门口买票,谁知正逢闭馆日,叫我好不失望。

我坐在大门外的广场上翻看刚拿到的旅游资料,得知这个宫殿最初为阿拉伯人建造,此后还曾作为阿拉贡王国独立后的皇室行宫,被称为全西班牙除安达卢西亚地区(阿拉伯人在西班牙800年统治的中心地区)以外最好的阿拉伯式建筑,心中更生遗憾。

在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吃过午饭,我再次回到了皮拉尔广场。

午后的广场上阳光氤氲,成群的鸽子、游人和当地人闲散分布在各个角落,广场尽头的喷泉更衬出一片安详的气氛。

围绕着广场参观了色彩绚丽的穆德哈尔式老教堂(LA SEO)和记录着过去繁荣商业的古交易所(LA LONJA)之后,我随着做弥撒的人群进入了皮拉尔圣母教堂。

几经毁坏再重修,现在的大教堂重建于17世纪。

皮拉尔教堂规模宏大、内饰精美,雕刻繁复的唱诗台和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戈雅绘制的穹顶壁画让人叹为观止,皮拉尔也因此被公认为西班牙内饰最好的教堂之一。

当然,在这座教堂里最不能错过的还是那根位于中央的圣母显灵石柱,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信徒和游客专门为此而来,虔诚地跪在石柱前喃喃祈祷。

我看着身边一位年纪不下70岁的西班牙老太太颤巍巍地跪下祷告了十多分钟才慢慢起身,伸手在一旁的圣盆中蘸几滴圣水郑重地点在额头,然后由家人搀扶离去,心中也不禁对欧洲人那种从生至死的一贯信仰给他们的人生所带来的力量有了些微感触。

广场上阳光依旧,游人穿梭于觅食的鸽子群中间,情侣在长椅上谈天亲吻,父母在咖啡馆前的座椅上逗弄着推车里的婴儿……一切景象都是那么和谐自然,就像这座城市千百年来在圣母玛利亚的庇护下从来也没改变过模样,永远如现在一般祥和宁静。

第二站潘普洛纳从阿拉贡大区的西北部开始,踏上了真正的圣地亚哥朝圣路线,在赏心悦目的纳瓦拉绿色平原上行驶了3小时左右,来到了西班牙北方名城潘普洛纳。

潘普洛纳是圣地亚哥之路上第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纳瓦拉大区(NAVARRA)的首府,但这座城市的赫赫声名更多来自于它特有的节日-奔牛节。

斗牛是西班牙的代名词,在西班牙的每个城市里人们都能欣赏到斗牛士们的华丽表演;然而与斗牛齐名、又能让所有人一同参与的奔牛项目,却只有在小城潘普洛纳才能遇到。

奔牛节的正式名称叫做圣费尔明节(SAN FERMIN),是从纳瓦拉王国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古老节日,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狭窄的街道上疯狂的公牛横冲直撞,身前永远有一群同样疯狂的人在不停地挑逗、躲闪和奔跑,不管你是否理解,这就是潘普洛纳人庆祝自己节日的狂热方式。

每年7月的那一个星期(7至14日),数十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都会汇集到潘普洛纳,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昼夜狂欢,夜晚享受着音乐和酒精,清晨体验着与血腥公牛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其惊险程度,用海明威的话来说:再也找不到别的词汇来形容了,那就如同战争爆发。

美国作家海明威与潘普洛纳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数年,并创作出他的代表作之-《太阳照样升起》。

走进潘普洛纳已经是中午,我首先来到市中心的主广场城堡广场,并在广场边上著名的伊鲁尼亚餐厅享受了一顿纯正的西班牙大餐。

据说当年海明威就常常在此处用餐和写作,餐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他那本《太阳照样升起》。

可奇怪的是,直到我酒足饭饱也没在任何一面墙上发现书的影子,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叫过侍者询问,谁知此人彬彬有礼地回答:先生,我明白本店咖啡的几十种做法,可关于文学,我不在行。

哎,典型的西班牙人,懒散到连身边的事都会不闻不问,也许他连海明威这个名字都觉得陌生呢。

市政厅就坐落于城堡广场身后,巴洛克风格的雕刻和屋顶飘扬的彩旗把这座不大的三层小楼装饰得异常精美。

每年7月6日的正午,潘普洛纳市长都会在这里的阳台上大声宣布圣费尔明节的开始,楼下聚集的成千上万身穿传统白色衣裤、围着红领巾的人们随即开始沸腾,互相泼洒啤酒、纸屑甚至鸡蛋,狂欢就此拉开序幕。

沿着市政厅前并不宽敞的道路一直往下走,就是著名的奔牛之路,终点是斗牛场,距离不过800米左右,但就在这条古老弯曲的道路上,记载着多少人的尖叫、哭泣、鲜血甚至生命?潘普洛纳斗牛场朴素而且简单,比起马德里或塞维利亚这些大城市的斗牛场来多少显得有些寒酸,但要论起名气来,眼前的这座建筑却丝毫也不逊色。

我站在游人稀少的大门前想像着几个月前节日的喧嚣和疯狂,可如今这里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真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潘普洛纳大教堂年代久远,是典型的罗马内斯库风格,从这里起,在圣地亚哥朝圣道路上,将会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罗马内斯库风格的教堂伫立在路边迎接着每一个朝终点进发的信徒。

大教堂背靠着环绕全城的阿尔加河(RIO ARGA),从后面的花园里就可以俯瞰到河谷中的潺潺流水。

天气有些变阴,还起了风,树叶被纷纷刮落铺满一地,但这丝毫也没影响到花园的美丽。

潘普洛纳被称为全欧洲最绿的城市之一,拥有将近四百万平方米的花园和绿地,整座城市满眼望去几乎完全被草坪和树木覆盖。

雨点终于落下来了,我在绵绵细雨中离开了潘普洛纳,离开了这座被雨水灌溉的绿色城市。

我得说,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城市,宁静与喧嚣、激情与懒散混杂缠绕,变幻不停,正像纳瓦拉地区变幻莫测的天气一样,今天,天空一片阴霾;明天,太阳照样升起。

第三站布尔戈斯布尔戈斯是接近圣路中点的一座重要城市,地处卡斯蒂利亚-莱昂地区(CASTILLA-LEON)北部,是传统的卡斯蒂利亚人(西班牙最主要的民族)聚集区域。

这里距离法国边境已很远,也是整条朝圣路线中距离海岸线最远的部分之一。

虽然布尔戈斯已算作西班牙的内陆地区,但气候却以寒冷著称。

在西班牙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布尔戈斯只有两个季节(ESTACION在西班牙语中同时有季节和车站的意思),一个是冬季(ESTACION DE INVIERNO),另一个是火车站(ESTACION FERROCARRIL)。

虽然只是秋天,但接近布尔戈斯时确实感觉温度已下降了不少。

距离很远就能从公路上望见布尔戈斯盛名远播的大教堂,随着耸入云霄的教堂尖顶的指引,我顺利地来到了这座中世纪的古城。

穿过了14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城入口桑达·玛利亚拱门(ARCO DE SANTA MARIA),就是布尔戈斯的主广场。

和大多数西班牙城市的主广场相同,整个广场四周被小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满满占据,惟一不同的是广场中心那座高高耸立的古代城市英雄埃尔·熙德(EL CID)的铜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