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度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2018年度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2018年度河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一)总体思路
按照总书记“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目标,以促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生态治理、科技惠民为重点,瞄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与京津科技部门共同支持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产学研协同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落地和推广应用,为建设创新型河北,实现走新路、补短板、快转型做出新贡献。

(二)重点任务
借力京津创新资源,结合我省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生态治理、科技惠民等科技需求,重点围绕协同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协同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协同开展社会发展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布局实施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全省及各地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协同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指南代码4000601)
重点支持与京津共建一批技术研发、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公共创新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优先主题二:协同推进产业创新(指南代码4000602)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与京津在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开展协同攻关、集成创新,共同促进符合河北产业定位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京津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应用。

优先主题三:协同开展事关社会发展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指南代码4000603)
重点支持与京津在大气水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民生领域进行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打造京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团队服务河北社会发展。

三、绩效目标
围绕突破关键技术、开发重点产品、转化重大成果和完善创新体系,与京津共同支持20项左右协同创新项目,形成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40项以上,培养创新团队20个以上,培育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重点企业和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协同创新新机制、新模式,支持发展壮大一批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科技支撑体系,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

四、申报要求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2.专项项目仅支持京冀、津冀两方或京津冀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项目及创新平台建设,优先支持与京津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

3.专项项目的申报主体应为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或者河北省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机构等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

承担单位应与
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分工任务、资金投入结构、知识产权归属等。

4.申报企业应为国内同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或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运营状态良好,具有研发和产业化的良好基础条件与资金筹措能力,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

新办企业应具有高素质、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

5.专项项目应在河北省内实施,实施期一般不超过2年。

6.专项项目应有一定比例的自筹资金,其中承担单位是企业的,自筹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专项资金申请额度的2倍。

对技术水平高、自筹比例大、合作前景好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五、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书以及合作协议、相关证明资料等附件(一式六份)。

请申报单位参阅《2018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合理安排填报时间,按时通过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填写并提交申报材料。

申报书在线提交并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申报单位下载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与附件一并装订成册(简易装订,加盖申报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公章)。

提交纸质材料时,请携带合作协议等相关佐证材料原件,现场审验后返还。

六、受理与咨询电话
省科技厅创新发展处5 85891895
省科技评估中心4 85813259
七、申报受理时间、地点
网上申报受理时间:20XX年7月21日-8月4日
项目申请书纸件受理时间:20XX年8月3日-8月7日
项目申请书纸件报送地址:河北省科技评估中心,石家庄青园街233号405房间,邮编050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