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

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

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

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

(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

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

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时间情况而定)回答,说明原始的平等关系已经被破坏,凌驾于一般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已经产生。

请问大家由原始社会的平等关系被破坏是不是社会的倒退?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文明也因此而产生,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共同证明,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产生(板书)
其实,像陶寺和牛河梁这样的考古发现很多,请大家早中国早期农业遗址分布图中找一找重要的文化遗址,请问大家,这样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多元一体);黄河中游是核心地区。

(板书)
结构板书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私有制出现。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

部族间已经出现剧烈冲突,凌驾于部落和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出现。

时间:距今5000~4000年前
作业设计
《导学案中华文明的起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