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篇-下)从2010年超过,到2017年是日本GDP 的近三倍。
中国为什么能快速发展的内因、外因在上篇文章《(内因篇-上)从2010年超过,到2017年是日本GDP的近三倍。
中国为什么能快速发展的内因、外因》,提出了一个国家发展(其实也可以延伸到个人的发展、公司的发展等模式上去。
)的内因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按照这个算法,此文主要就是代入中国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辅助性的代入日本和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评价,中国未来的发展曲线到底是往上呢,平整呢,还是往下。
本文较长,主要的内容如下:(1)中国人的勤奋、上进、团结问题(2)领导层的战略构架、国家产业特性(3)复杂的产业体系,并以智能手机,互联网为例(4)日本、美国是怎样的(5)美国贸易战的发动,就是为打击中国制造2025(6)看看乌克兰的发展(7)高科技制造业,更需保护,不能使用自由市场原理1中国人个人的积极面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分成:个人因素,领导层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是:勤奋、上进、团结。
并且怎么判断是否属于这3个词,上文给出了判断方式,就是:是在越发高效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呢,还是没有。
中国人的特性中,勤奋是毋庸置疑的,从农民,到学生,到从业者,很多都是勤奋工作的人。
如果我们社会中有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像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年轻人那样,就拿着政府的救济金,每天就是街头游走,家里宅活,是要被周围的人耻笑的。
被周围的人说成是好吃懒做,在我们的文化和观念里,无异于说一个人是忘恩负义之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比如上海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光是房子市值就是几千万,收租都是每个月能收2---3万元的人家,年轻的孩子还是需要去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哪怕每个月收入只有5000元,也是要去工作的,这样家里才放心,免得被说成是好吃懒做之人。
中国人的上进,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体现的明显。
我们甚至都开始有这样的戏言了,大意就是中国人只想着发财,中国人最喜欢毛爷爷。
其实,我认为,这样反应出一个很好的现实问题啊,就是:中国人强烈追求物质财富!物质财富是和精神财富并重的,所以我们强烈追求物质财富有什么不好!这样,我们才会勤奋工作,开动脑筋工作,要去和欧美企业抢世界市场,为了抢世界市场,我们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科技,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越有强烈的致富动力(非犯法式的致富),越能推动个人、公司、国家往致富的道路上迈进啊。
难道像某些发达国家一样,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商店全关门,公司和政府机构的人都不工作,都去公园玩,都去爬山,那么还怎么更多的创造物质财富。
本身我们就是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别人,就理应比别人更努力,而靠什么驱动自己更努力呢?如有强烈的致富欲望无疑是极大的推动力。
反过来,社会上曾有种说法,说中国人仇富。
我认为这种说法极其荒谬!中国人仇恨的是那种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是利用自己的资源、背景、权利强烈给自己切大蛋糕的所谓的富人!而且这样的富人,哪个国家的平民会不去仇恨他呢?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亚洲人,都会仇恨那些利用不平等背景来切割社会财富大蛋糕的人!但是如果是一个企业家,他创造出了新的财富,因此他而致富,中国人不仅不会仇恨他,反而是很仰慕他,把他当榜样,试看中国这样的企业家:马云,雷军,任正非,王传福……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仰慕他们的,是尊敬他们的。
一个欺横乡里、对农民征重税、放高利贷的大地主,放到任何国家,平民都会仇恨;一个帮助乡里发展了种植业或者旅游业或者乡镇企业的地主,放到任何国家,平民都尊重他。
而且中国人的上进也体现在精神财富的层面上,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其重视教育!哪怕是穷山沟里的人家,家里再穷,都会有一定要娃娃念书的观念。
不读书,是被人所鄙视的;读书成绩好,是值得夸耀的。
我们这点强烈的受教育的观念,和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思想中极其强调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再说到中国人的团结。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这话就禁不住考验。
我们看到的是不管98年抗洪,还是08年汶川大地震……这些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展示的是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团结力。
平日里,可能是各自管理自己,但是我们中国人,由于根植于我们历史、文化、思维中的强大DNA,几乎每个中国人(汉奸除外),都有家国情怀,灾难越大,家国情怀的呈现就越大。
所以一旦有大灾大难,全体中国人展现的就是一个观念: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相互帮助。
所以灾难的激发,把内心的家国情怀全情释放,展现的就是令人惊叹的中国人的团结力。
所以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这些个人特性,使得我们具有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内因的一部分;美国在一战开始到90年代他顶峰时期的这段时间,美国人大部分也是勤奋、上进、团结的。
他的帝国大厦在1929年动工,1931年竣工;他的金门大桥1933年开始建造,1937年建成。
他的曼哈顿计划(开发核武器)1941年发布,1945年就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核弹。
但是当美国对比于他90年代和世界各个国家的区别,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处于他的顶峰,而是开始下降了(美国虽然还是第一,但是和世界各国的差别已经开始缩小了。
),可以发现他的国民中勤奋、上进、团结的力量已经同样的下降了。
美国的精英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投身科研、投身国家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家都跑去华尔街、投行、咨询业、律师业,而这些行业并不是真正的财富生产机器。
日本从二战后到90年代他顶峰时期的这段时间,日本人大部分也是勤奋、上进、团结的,那时的日本创立和大发展了多少大企业啊:松下,索尼,本田,丰田,京瓷……但是现在的日本已经不处于他的顶峰了,而是开始下降了(看看日本从90年代到2017年的GDP的发展曲线,世界500强企业的占比变化,新建立的大公司的规模和数量),同样的我们发现,日本较大数量得出现了以前他社会上很少见的一些现象:宅男,终身不婚。
这些现象可不是勤奋、上进的表现。
2中国领导层从战略构架出发人的因素里的领导层因素。
我认为这个人的因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上文提到的其关键是:制定大方向战略,制定行动政策,监督执行,奉行独立自主。
就好像魏国和蜀国打大规模战斗,双方都投入10万人,要说各个士兵之间差别有多大,一平均之后,战斗力都差不了多少。
这时决定胜负的人的因素里面,很大程度就是将军、军师、主公了。
因为他们这些领导层决策着整个战略战术,阴谋阳谋。
其实不论领导是怎么在其职位的,最核心的永远是,整个领导层怎么决策,怎么指导行动的。
比如我们就是选拔制,高级官员,一则必须是一步一步做上来的,韩非子所提到的那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二则必须不能是富豪,权和钱的所有人要分开。
对比于欧美的选举制,一则不用从底层做起,二则可以是富豪做高官,甚至连参议院众议院里的人好多都能是富豪,权和钱的所有人可以是一起的——比如美国,就和他的历史有关,当他们在制宪会议的时候,参与者都是富豪,所以制定的游戏规则必然要服务于富人体系。
制定政策的时候,权与钱的所有人是一起的那种结构,必然使得政策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体系的利益,所以看的方向和战略,出发点就不是从全国的整体发展出发。
而我们能从5年(我们国家著名的国家五年规划,是一个相当牛的顶层设计,都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决定发展什么科技、产业项目等。
),10年,20年,50年的角度来制定战略,所以我们能提出亚投行,一带一路,人民币原油期货,海外收购指定多收购国外先进科技制造企业而非酒店、足球……等等这样的战略布局。
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强大国家从来都是我们的领导层战略思考中心——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此照片内容来自书籍《美国经济史》,作者:Jonathan Hughes, Louis Cain】独立自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不论个人还是国家,没有独立自主,一切都是空谈,都是被别人控制住,自己没有大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中国从清末到解放前,我们就是半殖民地国家,毫无独立自主可言。
从个人的独立自主上来讲,推翻了压在中国妇女身上的:神权、族权、夫权,使得中国妇女独立自主了,现在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了,而且很多家庭里的财权是抓在妇女手里了;从国家层面的独立自主来讲,我们解放后就宁愿和其他国家闹翻,也一定要奠定自己独立自主的根基。
比如在《论十大关系》里就讲到: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看看美国,他到现在不仅自己是独立自主的,而且很不喜欢其他国家是独立自主的——你要什么产品,我帮你生产,你买就行了,不用劳力自己生产;你要什么外交,我帮你决定就好了;你要什么经济政策,我帮你下药方就好了。
这一切不是蛮好的吗?——;日本呢,就是因为他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都被美国驻军了,还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话,就真是有点愚蠢了。
),所以当90年代初,美国人惊呼日本要买下美国,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还曾在80年代得意的写了本书《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不签也得签,因为不独立自主嘛。
于是日本开始了失落的年代,发展几乎停滞了。
像文中接下来会提到的,国家制定战略,基石就全是“独立自主”。
现在我们来看看内因之中的物的因素。
就是一定要有复杂的产业体系,一定要有复杂的知识体系。
3躯体为基础,大脑才能让人成为人复杂的产业体系,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了,就是要有全方位的产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
而重工业中间的高端科技制造业,是最顶层的。
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
我们人类不能没有生命基础(满足生存的农业,轻工业,服务业),但只有活动的四肢和躯干,还不能处于食物链上端,不然就无异处于食物链的中端或者下端了,所以我们还必要有一个大脑(高科技制造业)——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欣赏近来网上的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更多的万亿级的酒公司,我们需要更多的万亿级高科技公司——活动的四肢和躯干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大脑。
不能只有大脑,但是没有躯体,那这个生命体也会很快死亡,所以农业的自给自足是非常之重要的。
在《论十大关系》中,这么论述的产业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而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的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