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2. Masahisa Fujita, and Tomoya Mori. 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前沿。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空间经济学基础文献:
1. A. K. Dixit and J.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ion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
第二章 空间经济学文献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2
空间经济学入门文献:
1. Masahisa Fujita. Thunen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0. 讲述了新经济地理学思想的起源和复兴。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8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9
一、概述
1、不同于新古典的“平滑经济”,区域经济是“块状经 济”。
与新古典“平滑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单 调性,而与“块状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非连续和 突发性。
24
滕田、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在《空间经济学》(1999) 中指出:空间经济学是以“迪克希特- 斯蒂格利兹、冰 山交易技术、演进、计算机”为标志的。
“演进”指的是当存在多重稳定均衡时,现实经济会选 择何种均衡是无法确定的,此时历史、偶发事件和人们 预期的变化将起重要作用。
学习交流PPT
25
在空间经济学模型中,稳定均衡是由一组非线性方程组 给出,而这组方程的解却难以用解析式表达,因此许多 模型必须通过数值模拟,这就必须与计算功能强大的计 算机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一点也限制了空间经济学模型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尽管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经济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是连续的过程,但经济变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都是不 连续的。
学习交流PPT
20
2、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内生解释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及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却不足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差 异问题,具有相同或相似自然条件的区域,在经济活动 强度和密度方面却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1、 M. 藤田、 P. 克鲁格曼、 A. J. 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 -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 S. 布雷克曼、 H. 盖瑞森、 C. 范. 马勒惠克,地理经济 学,西南财经大学文献中心翻译部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Baldwin, Richard; Forslid, Rikard; Martin, Philippe; Ottaviano, Gianmarco I. P.; Robert-Nicoud, Frederic.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Samuelson, P. A.,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ransport costs: the terms of trade when impediments are absent”, Economic Journal, 1952, 62, 278—304.
学习交流PPT
尽管这些厂商都具有垄断特征,但这些生产部门不是自 然垄断行业,也不是获得特许权的部门,因此市场上存 在许多潜在进入企业。正因为许多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 威胁,这些垄断厂商不能按垄断价格定价,而是按边际 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
学习交流PPT
23
以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兹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为基础,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利用萨缪尔逊(1952)的“冰 山”交易技术,克鲁格曼(1991)把空间概念引入一般均衡 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即核心- 边缘模型,简称CP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 )。
虽然张伯伦早就提出了垄断竞争思想(1933, 1950),但垄 断竞争思想与主流经济学所推崇的一般均衡建模技术结 合在一起的分析框架,是由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兹于 1977年完成的。他们指出,最终产品生产者的规模收益 递增来自于消费者对多样性产品的偏好。
学习交流PPT
22
规模收益递增和某一生产部门出现垄断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也就是说,由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生产者不 可能选择多元化战略,而各自选择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 征的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因此不同的生产者成了在其生 产领域的垄断者。
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学寻找的是经济 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 间差异的问题。
学习交流PPT
21
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与新古典的规模收益递减(不变)和完全竞争不同,空 间经济学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2. Paul Krugman. 199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483-499.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学习交流PPT
6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空间经济学经典文献: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学习交流PPT
11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14
空间经济学中文文献: 1、安虎森, 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安虎森, 空间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安虎森,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