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7.降官: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授官常见词 (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答案:D
2、官职变动词语
1.授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
2.升官: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3.兼任: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职 4.调官:转、调、迁、徙、改、出、入

动 5.辞官: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致仕、移病、悬车
6.罢官:罢、黜、夺、免、“绌”通“黜”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太尉 (军事)
皇帝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宗庙 (宫殿 (宫门 (马 (司法 礼仪) 警卫) 警卫) 政) 审判)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皇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中书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尚书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侍中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答案:B
四、教育科举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 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 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强化训练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
——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 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 独立探索的能力。
天文 地理山川 纪年 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人名称谓 官名
1.年龄称谓
礼仪习俗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 文皇后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 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 位后首创年号。
贞观
顺治
注意:
•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长辈起的,字是二十 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称人称字是尊重,自称称名是谦卑. • 古人有名、字、号,士大夫死后还有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 号有自号、谥号、庙号、年号 •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名和字一般是
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很亮的意思), 李商隐字义山;也有相反相成的,如韩愈字 退之,王绩字无功。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 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刘彻
孝武皇帝
世宗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爱新觉罗·福 临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同进士出身
传胪
(三甲,若干)
探花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 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中试者皆称进士。 C:“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 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 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 士科考试。
昭德有劳曰昭。 屡征杀伐曰庄。 安乐抚民曰康。 死于原野曰庄。 威彊敌德曰武。 年中早夭曰悼。 慈惠爱民曰文。 在国遭忧曰愍。 照临四方曰明。 不悔前过曰戾。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 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 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2.避讳 3.谦辞敬辞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九卿三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
一、姓名称谓 二、礼仪制度 三、职官常识 四、科举制度 五、天文地理历法 六、文史典故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介绍或作传。 D:自称姓名或名。
答案:B
2、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 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 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 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 ,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 骸骨归葬故乡。
童生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学 官 清:各省 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
案首 解元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贡士
会元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进士及第 (一甲,3人)
状元
榜眼
进士出身
(鼎元)
(二甲,若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