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


分布区制图
• 点图法 能够直观地表示植物分布的特点。 • 轮廓法(周界法) 该法便于比较分析。 • 涂斑法
–采用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把整个分布区涂成斑块。 –用不同的阴影线,表示同一类群中不同种的分 布范围。
用点图法和轮廓法绘制的偃松(Pinus pumila)分布区(引自武吉华,1995)
• 分布区结构:种群、气候生态型、土壤生 态型等。 • 分布区的形状:按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划分 类型时分为两类: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 区(星散分布) • 分布区范围:世界种、特有种
连续分布区(continuous areal)
• 连续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 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 域内。 • 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 环极地分布 (circumpolar) • 环北方分布 (cicumboreal) • 泛热带分布 (pantropic)
Pinus pumila 连续分布区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地理成分 • 发生成分 • 迁移成分 • 历史成分 • 生态成分
• • • • • • • • • • • • • • •
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
中国特有种的分布
科属的分布区
• 分布中心 • 间断分布 • 分布范围:世界属、地方特有属
分布中心
• 多度中心 • 发生(起源) 中心 • 变异中心 • 残遗中心
几个属的分布中心
属的间断分布
• 北温带间断 • 热带间断 • 南温带间断 • 南北温带间断 • 其他间断
属的分布范围
• 世界属 • 地方特有属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属的相似性系数
K Jacard
C A B C
K Sorensen
2C A B
S SZ
C min A, B
科的相似性系数
某地与对比地区共有科 数 相似性系数 100 某地全部科数
非洲北部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相似性系数 (引自王荷生,1992)
类别
中国 科数
世界 科数
中国占 世界%
中国 属数
世界 属数
中国占 世界%
中国 种数
世界 种数
中国占 世界%
蕨类植物
52
65
80.00
204
443
46.05
2600
11 820
22.00
种子植物
301
555
54.23
3116
12 557
24.81
24 550
225 670
10.88
合计
353
620
134.23
• 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种的分布区 科属的分布区
种的分布区
• 分布区(areal)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 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以种的分布区为基础,在种的分布区的基 础上再合并出属、科的分布区。 • 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 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 布区。
世界种(广布种)大车前 (Plantago major)的分 布范围
狭域分布区
• 概念 • 特有分布 是指只生长在某一地区 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的 植物。 类型 –大陆特有 –国家特有 –省域特有 –地方特有 –局地特有
• 特有分布的成因 –古特有种 –新特有种 –生态特有种 –岛屿特有现象 –假特有种
类型 世界分布 热带分布 温带分布 古地中海 或泛地中 海分布 科数 46 168 77 % -65.9 30.2 属数 108 1467 931 % -51.1 32.4
7
2 .7
278
9 .7
中国特有 合计
3 301
1 .2 100
196 2980
6 .8 100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
间断分布区
• 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 间断分布的成因
• • • • • • • • • •
北极-高山间断分布 泛北极间断分布 北大西洋间断分布 南北美洲间断分布 古热带间断分布 洲际山区间断分布 古地中海地区间断分布 泛南极间断分布 极间间断分布 星散间断分布
间断分布区
• 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3320
13 000
70.86
27 150
237 490
32.88
中国种子植物特大科统计(王荷生,1992)
科名 兰科 菊科 中国占世 世界属数/种数 中国属数/种数 界种数% 735/17 000 900/13 000 141/1 040 207/2 170 6.1 16.7
蝶形花科
禾本科
482/12 000
的关系(引自李博等,2000)
岛屿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群岛名称 所罗门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 斐济群岛 新赫布里底斯群岛 面积 被子植物属数 其中特有属数 鸟类属数 2 /km 40 000 22 000 18 500 15 000 654 655 476 396 3 100 10 0 126 64 54 59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吴征镒等,1983) (分区单位编码同上表)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 岛屿年龄的影响
•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 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Galapagos群岛的陆地植物种数与岛面积 • 岛屿年龄的影响
第二章 植物区系地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植物区系基本概念 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 植物区系分析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
第一节 植物区系的基本概念
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 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 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第二节 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
• 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种的分布区 科属的分布区 • 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种分布区的扩展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分布区持征与植物系统发育
• 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种分布区的扩展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分布区持征与植物系统发育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 异地物种形成:成对种、地理替代种 • 同地物种形成:染色体分裂失常 • 平行物种形成: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 气候变化 • 地形变化 • 板块运动 • 跳跃式传播 • 人类活动
世 界 植 物 区 划
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引自塔赫他间,1978) 1 植物区边界; 2 植物地区边界(图中数字与表3.2一致)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 杂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 热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 温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 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 交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地区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埃及 — 83 77 39
撒哈拉中部 83
摩洛哥 77
苏丹 39
刚果 11
11
— 86 47 8
86
— 16
47 16
— 53
8 5 53 —
5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 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 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 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 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 程度、关系密切程度, 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 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 植物区划单位 – 植物区(kingdom) – 植物地区(region) – 植物省(province) – 植物小区(district) • 植物区划的表示方法 分区的方法可利用植 物区系线。
•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 间断分布的成因
• • • • •
迁移说 (环境演变) 陆地下沉 (地形变化) 大陆漂移说 跳跃式传播 人为影响
广域分布区
• 广域分布区(世界分布区 ) 有些植物的分布区面积辽阔, 通常遍及各大洲,称为广域分 布区(eurychoric areal)。 • 世界种
– 种类 • 淡水植物 • 盐生植物 • 杂草 – 占土地一半 :﹤100种 – 占土地四分之一 :﹤200种
间断分布区
• 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 间断分布的成因
• 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 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 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 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 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 分布区称为间断分布区 (areal disjunction, discontinuous areal)。 • 特点:至少有两个核心 • 为星散分布区
踏脚石
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
•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植物区系分析 •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科属种数目统计 – 分布多度分析 – 分布多度的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3)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