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宋元时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宋元时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训练3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2017·安徽黄山一模,5)陈恕(宋代)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

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

这些做法反映当时()A.社会等级秩序弱化B.政府决策关注民意C.主要税源发生变化D.抑商政策趋于废弛2.(2017·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3.(2017·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4.(2017·广东湛江一模,26)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民众生活安宁富足B.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5.(2017·贵州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6.(2017·安徽淮南一模,27)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7.(2017·重庆一模,26)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8.(2017·贵州遵义二模,27)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

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

材料反映了()A.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B.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C.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国D.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9.(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10.(2017·吉林二模,4)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

”材料反映了()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1.(2016·山东淄博二模,26)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12.(2016·山东济南二模,26)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

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二、非选择题13.(2015·山东烟台二模,38)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

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材料三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4.(2016·甘肃张掖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决策,不是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说明政府的决策注重听从民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税源的变化,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2、答案 C解析宋真宗任用李沆为宰相时,是勤于政务,并无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在君主询问多次时,宰相给出不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数字,而是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是防止君主的恣意妄为,故B 项错误;宰相的行为是对君主权力制衡的体现,故C项正确;民主用于宋朝不符合史实,宋朝依然实行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

4、答案 B解析据材料中“破烂衣服”可知民众的生活贫困,故A项错误;《纺车图》中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一幕,具有写实风格,所以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故B 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村妇操作纺车情景,不能代表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5、答案 C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

6、答案 B解析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中“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

7、答案 D解析宋词只在民间流行发展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必求柳永为辞,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只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也反映了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8、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翰林图画院招考不属于科举考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仅体现了图画院初创的情形,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徽宗在治国方面的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由于宋徽宗的个人爱好,创办了宫廷画院,并面向社会广募绘画人才,有利于宫廷画院的发展,故D项正确。

9、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得出元代行省制具备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

10、答案 D解析据材料“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正确。

11、答案 C解析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12、答案 C解析元代的绘画“街头”“通俗”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无法说明绘画艺术的繁荣情况,故A项错误;小说、戏剧也是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反映“原因”,故B项错误;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讽刺时弊”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政治清明、黑暗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