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
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
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
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
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
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
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
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
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
语知识丛书》新版
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 年(此书另有朝鲜文译本)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王元鹿《比较文字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汉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
刘志成《汉字学》天地出版社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王辉《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陕西人民出版社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
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王宁(等)《<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岳麓书社
刘国恩《汉字文化漫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广西教育出版社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殷寄明《汉语语源义初探》学林出版社
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
作者:王继洪著
丛书名: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807301882
出版时间:2006-06-01
版次:1
页数:25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质的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课程,也不是一门普通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课程,而是以汉字为主线,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注重从多学科来探讨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古老的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悠久的历史,而且汉字本身就是活的社会化石,她凝结和蕴含了丰富和形象的历史文化,某种程度上比文献的历史,更具其特有的说服力。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字文化学基本知识,以及汉字与姓氏文化、民间信仰、古代文字狱等的关系。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汉字与古代社会人生风俗
第三章历代政府对汉字使用的干预和维护
第四章汉字与古代谶纬文化
第五章汉字与姓氏文化
第六章汉字的应用文化
第七章汉字的谐音文化与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字
第八章汉字与民间信仰
第九章汉字与古代文字狱
第十章汉字文化圈中的现代汉字比较研究
∙作者:赵峰著[作译者介绍]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32713
∙上架时间:2009-11-3
∙出版日期:2009 年7月
∙开本:32开
∙页码:342
∙版次:1-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汉语> 汉语文字学
本课程是一门以普及为主兼及研究的基础学科,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兼顾介绍汉字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及学习了解汉字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既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又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古书阅读过程中遇到古书用字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据形释义的大要,以及汉字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以提高对祖国文字的运用水平和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从事汉字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上编汉字概说
第一章汉字和汉语文字学
一、汉字与汉字学
二、中国文字
三、为什么要研究汉字学
四、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章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五代时期
四、两宋时期
五、元明时期
六、清代时期
七、20世纪以来
第三章汉字的性质
一、关于汉字性质论争的百年回顾
二、汉字性质各说述评
三、造成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主要原因
四、今后汉字性质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四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 一、汉字起源的诸多传说
二、汉字起源的具体所指
三、跟汉字起源问题有关的讨论
第五章汉字的结构
一、《说文解字》与“六书”研究
二、“三书说”评议
三、“汉字构形学”简介
第六章汉字与汉文化
一、汉字研究的文化视角
二、汉字形态的文化考察
三、汉字结构的文化考察
中编古文字研究
第七章古文字学概论
一、古文字及古文字学
二、古文字学的特点及分支
第八章甲骨文研究
一、甲骨文概述
二、百年出土甲骨文研究述要
三、甲骨文的分期、断代
四、甲骨文的考释
五、甲骨文选读
第九章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一、商周金文概述
二、商周金文研究简述
三、商周金文选读
第十章战国文字研究
一、战国文字概述
二、战国文字分类简述
三、战国文字的研究
四、战国文字的基本特点
五、战国文字分类选读
下编现代汉字研究
第十一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一、什么是现代汉字
二、研究现代汉字的意义
三、现代汉字研究简史
四、什么是现代汉字学
五、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
第十二章现代汉字的简化
一、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汉字简化的兴起和发展
三、新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
四、汉字简化的“利”与“弊”
五、围绕汉字简化展开的争论
附录1:常用简繁不对应的汉字
附录2:繁简转化易错字举例
第十三章异体字的整理
一、异体字及其分类
二、历代异体字整理概况
三、异体字整理原则的产生及其历史条件
四、检讨异体字整理原则所存在的问题
五、异体字整理必须依据的原则
六、《一异表》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七、《一异表》中的一些问题给字典辞书的编写带来的影响第十四章现代汉字的教学
一、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传统
二、我国当前的汉字教学
三、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
第十五章现代汉字应用与信息处理
一、汉字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汉字编码及其评价
三、从信息处理角度看汉字的属性
四、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
五、汉字信息处理的未来发展
第十六章汉字的评价与前途
一、汉字的观念
二、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
三、科学地评价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