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内容提要:“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而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抓好信息技术学科的导入环节,创设探索的情境制造探索的气氛、运用教师的感染度,以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建设者为方向,积极研究、探索、改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要想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清如许”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教法、深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活水源头”。
主题词: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让学生听懂理解是对一名教师教学最基本要求(做到此点只能算合格)。
我们总希望每一个环节学生学的轻松,能迅速理解、接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动手操作,有创新,能力上有所提高,实现教育专家柳斌同志在素质教育三要义中指出的:“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这些的实现,靠的是向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要效益,从研究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接受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为其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平、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的条件下协同发展。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是解决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的关键。
现就从如何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抓好信息技术学课的导入环节,创设探索的情境,制造探索的气氛、运用教师的感染度,以实施素质教育、效率为先,改革教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新一代建设者,谈几点粗浅认识:一、首先做好信息技术课的导入环节,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好的开始,进行吸引教学。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件件礼物来接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
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科认知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状态。
新课的引入要自然、流畅,教师在设问时要注意问题明确、难易适度,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比如在给信息技术奥赛班讲第一节课时,因为一开始,许多同学是带着兴趣、甚至怀着理想来参加奥赛,所以我在讲PASCAL这一节时就先介绍PASCAL语言是1971年瑞士的N.WIRTH提出的,发展到现在的历史及特点,并简单介绍其与面向对象的DELPHI语言间的关系,这部分花4分钟时间,然后介绍语言允许的标识符要求和6个保留字PROGRAM BEGIN END READ WRITE V AR 的英文意思,对应PASCAL语言中的功能,这样既能与以前的内容联系起来,又使学生不觉得突然,反而感觉到亲切(哦,是我们平时学英语时学过的);然后举一个求任意半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问题,从中介绍语法规则,并演示其运行过程;后一步让学生模防这个例子做两个小学生的数学题执行并看到屏幕上输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编一个程序到底要哪几步,要哪几个最基本语句,这不仅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又觉得PASCAL语言简单,同时又让他们从‘所见所得’的结果中觉得小有一点成就,从而增强其学习语言的信心,为下一节课的导入(如,上节存在的什么PROGRAM拼错,表达式2*X中的乘号应是‘*’号不是数学表达式2X等语法格式不对,名尾少了“;”号等问题),用问题的设置和具体解决的方法的安排来打造下一个精彩的开始。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及多种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其先天的优势-――-多媒体,把抽象的操作用图、文、声、动画等表现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利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使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疲劳甚至厌倦的传统教学得到极大的改善。
另外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环境。
不时抽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他代表其中同学存在的个性或共性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又让学生随时想老师会不会抽‘我’,我要认真听讲,我做得应该比他还好的竞争意识,或这部分我还不会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达到示范作用,更或“免得上去做不出来自己没‘面子’”,从而促进他们迅速掌握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提高课堂效率前提是教师优质备课、经典内容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现在教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培养,追求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大至动手操作能力,学过多少、知道多少能达到哪种水平,其知识体系如何;二备目标,即根据大钢和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即明确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认真优质的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有了优质的备课还要有经典内容,所谓“经典”即讲的精―――精讲到点子上,练得精―――不做简单的机械重复,要举一反三,练习内容体系连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时间要合理分配用在刀口上,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同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设计适合的动手练习,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从基础的知识到当堂过手、形成技巧,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 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的基本教学形式。
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和技能的训练,从而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
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
启发讨论式,共同玩成一项作业,参与小组间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竞争意识,让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又能促进他们间的合作关系、团队精神,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提高,比如共同制作一个网页和网站,这样即完成了教学,又让他们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知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四、开创愉快式教学,要正确看待学生玩计算机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处理好这种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目前,各种各样的游戏铺天盖地,这对学生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
有的学生一有机会就玩游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这种毫无节制的完全娱乐性的行为,受到学生家长、老师、社会的普遍反对。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计算机游戏,一概否定、一律禁止、盲目引导、放任自流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不可取的,简单的操作法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可否将这些敏感的游戏、音乐等拿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其‘猛如虎’一般。
而事实上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一门会考科目,高考大指挥棒高悬于头上,学生不会也不愿花太多时间在信息技术课上,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收获,学而不厌,有兴趣学习。
就像我们在工作一样,有背景音乐可减缓我的压力,释放我们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完成我们的任务。
而教学中学生在他们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放一些学生喜欢、且高雅的音乐,让他们边做边欣赏音乐,在这种氛围中顺利的掌握知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活跃头脑从而更易接受我们的知识,更快的掌握操作要求。
而部分游戏也是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游戏内容,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科幻意识的熏陶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地安排时间,有目的地、有节制地、适当地进行一些游戏操作。
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把此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思维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兴趣和爱好好比是催化剂,它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去实现、去探索、去思考,同时对学生智力发展也起到不断拓宽的作用。
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发展和巩固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兴趣。
引导他们看游戏的设计,其美术界面,动作设计方法,算法应用,软件的解压安装、设置,让他们知道游戏是智力的精华,不只是娱乐,并引导他们参加每年的创新大赛,学好基础学科知识开发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展现其才华,标榜其个性。
在合适的时候选择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面丰富的益智游戏(但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安排他们放心的玩的一次游戏(对于游戏很多学生都喜欢,要进行很好的掌控,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这时不用偷偷摸摸,更没有老师管,完全的放松,让猫也放一次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分层教学,张扬个性,标榜自我,培养独立能力的意志品质因为信息技术课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各个学科知识面,教材内容又有限。
要让学生有兴趣并有能力完成操作形成技能。
而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地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一致。
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分层实施,详略得当,对一个班级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用力;要改变教学过程中与别的学科那种评价方式及教学平铺直叙、全面出击,这样效率会打很大折扣。
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正确设计好每一堂上机课动手练习内容,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强化进取意识,有布置有检查,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从基础的知识到当堂过手、形成技巧,常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做阶段性练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会操作WINDOWS系统和打字的对互联网又比较熟悉的,让他们学习和自己设计创作个人的网页,学习相应的语言(参加信息技术奥赛、全国创新大赛,设计相应的程序);展示和指引一些做的好的同学的网页、程序和创作,标榜其闪光点,显示其个性,让看的同学有一定趋同性;对基础差的,要让他们从基础开始一步步的练习、操作,手脑交替,从而即学了又看了还提升了个人的情趣;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更有价值的创造,张扬和标榜深深学子意气风发的个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