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总复习指导目录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6)一、第一轮复习(3-4周) (6)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 (6)(1)目的:过三关 (6)(2)宗旨:知识系统化 (6)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6)(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6)(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6)(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6)二、第二轮复习(3周) (7)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7)(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7)(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7)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7)(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7)(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 (7)(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 (7)三、第三轮复习(2-3周) (8)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8)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8)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8)(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8)(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8)(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8)第一章实数 (9)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 (9)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9)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 (9)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6分) (10)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3分) (10)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1)第二章代数式 (12)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 (12)考点二、多项式(11分) (12)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 (13)考点四、分式(8~10分) (13)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4)第三章方程(组) (16)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6)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6分) (16)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分) (16)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分) (17)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3分) (17)考点六、分式方程(8分) (17)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8~10分) (17)第四章不等式(组) (19)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3分) (19)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3~5分) (19)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 (19)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 (19)第五章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20)考点一、平均数(3分) (20)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分) (20)考点三、众数、中位数(3~5分) (21)考点四、方差(3分) (21)考点五、频率分布(6分) (22)考点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3分) (22)考点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分) (22)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5~6分) (23)考点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3分) (23)考点十、古典概型(3分) (23)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10分) (23)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10分) (23)考点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8分) (24)第六章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25)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 (25)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分) (25)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3~8分) (26)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3~10分) (26)考点五、反比例函数(3~10分) (28)第七章二次函数 (29)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3~8分) (29)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0~16分) (29)考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10分) (30)考点四、二次函数的性质(6~14分) (30)补充: (31)第八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32)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 (32)考点二、角(3分) (33)考点三、相交线(3分) (33)考点四、平行线(3~8分) (34)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3~8分) (35)考点六、投影与视图(3分) (35)第九章三角形 (36)考点一、三角形(3~8分) (36)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分) (37)考点三、等腰三角形(8~10分) (37)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分) (39)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分) (39)考点三、矩形(3~10分) (40)考点四、菱形(3~10分) (40)考点五、正方形(3~10分) (40)考点六、梯形(3~10分) (41)第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43)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 (43)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3~5分) (43)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8分) (44)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3~5) (45)第十二章圆 (46)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3分) (46)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3分) (46)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分) (46)考点四、圆的对称性(3分) (47)考点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3分) (47)考点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3~8分) (47)考点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分) (47)考点八、过三点的圆(3分) (47)考点九、反证法(3分) (48)考点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分) (48)考点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3~8分) (48)考点十二、切线长定理(3分) (48)考点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3~8分) (48)考点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分) (49)考点十五、正多边形和圆(3分) (49)考点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3分) (49)考点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3分) (49)考点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3~8分) (50)第十三章图形的变换 (51)考点一、平移(3~5分) (51)考点二、轴对称(3~5分) (51)考点三、旋转(3~8分) (51)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 (51)第十四章图形的相似 (53)考点一、比例线段(3分) (53)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5分) (54)考点三、相似三角形(3~8分) (54)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61)1.乘法与因式分解 (61)2.幂的运算性质 (61)3.二次根式 (61)4.三角不等式 (61)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61)6.一元二次方程 (61)7.一次函数 (62)8.反比例函数 (62)9.二次函数 (62)10.统计初步 (64)11.频率与概率 (64)12.锐角三角形 (64)13.正(余)弦定理 (65)14.三角函数公式 (65)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65)16.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66)17.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 (66)18.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66)19.圆的有关性质 (66)20.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67)21.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67)22.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 (67)23.面积公式 (67)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一、第一轮复习(3-4周)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3周)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
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
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
(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2-3周)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