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最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论文题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综述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IBV的感染特征 (4)1.1流行特点 (4)1.2IBV的组织嗜性 (5)1.3IBV感染的动力学 (5)1.4继发感染 (5)2 临床诊断 (5)3 病理变化 (6)4 免疫预防 (6)4.1被动免疫 (6)4.2弱毒苗免疫 (6)4.3灭活苗免疫 (6)4.4基因工程疫苗 (7)4.5DNA疫苗 (7)4.6载体疫苗 (7)5 治疗 (7)6 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

IBV感染后可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性感染,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IBV 的感染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临床诊断和病理变化、分析免疫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为防控本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特征;预防;治疗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avian infectiousbronchitisAbstractChicke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is a kind of harm of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serious of chicken.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 IBV) causes, mainly against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testinal tract and genitourinary tract, some strains can cause kidney and intestinal disease. After IBV infection may be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causing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poultry industry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from the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BV,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nalysis method of immu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n; Prevention; Treatment前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Ⅰ群和Ⅱ群人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

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

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

所有日龄的鸡都对感染敏感,但临床症状存在差异[1]。

雏鸡易感性强,临床表现为鼻损、喷嚏、流泪,死亡率很高。

肉鸡饲料报酬率和肉品质下降,鸡生产力丧失,甚至发生死亡,死淘率增加。

IBV感染后可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性感染,该病的高度传染性和病原的多血清型性,使免疫预防复杂化并费用增加。

感染鸡生长受阻、饲料消耗增加、产蛋量和蛋的质量下降、死淘率增加,常并发感染产生气囊炎,导致肉鸡在加工过程中被废弃,因此该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该病是危害养鸡业的几种主要鸡病之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1 IBV的感染特征1.1 流行特点自然易感的家禽只有鸡,无年龄易感性,只要没有免疫力,任何日龄的鸡均可感染IB,但是雏鸡发病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和早春季节多发。

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

传播途径主要是气源性,即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水平传播,不经蛋垂直传播。

虽然IBV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但其传染性极高,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很快传遍全群。

雏鸡感染IBV某些血清型后,一部分雏鸡输卵管可能发生永久性损伤,导致鸡在性成熟时不能产蛋或产畸形蛋,从而导致整个鸡群无产蛋高峰期,并且感染日龄越小,对后期产蛋的影响越重,产蛋率越低[2]。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常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并发或继发感染。

近几年来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普遍流行,发病严重,发病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感染毒株强弱、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高低、营养是否平衡(蛋白质高或维生素缺乏)、鸡日龄大小(日龄越小发病越重)、环境温度高低(寒冷会诱发和加重病情),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康复鸡对产蛋影响不大。

1.2 IBV的组织嗜性IBV的型别较多,对不同组织有一定的亲嗜性。

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以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多在5周龄以下发病,成年母鸡还可见输卵管病变而导致蛋品质下降。

病程短,1~2周,无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在10%以下。

肠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除了引起气管、肾脏和生殖道的病变外,还造成某些肠段的损伤。

如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毒株,除引起气管、肾脏和生殖道等病变外,对肠道有较强的亲和力,造成肠道损伤。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以肾脏病变为主,肾脏肿胀苍白,由于输尿管和肾小管膨大充满尿酸盐而呈斑纹状,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

某些病毒嗜肾性很强,未免疫的鸡气管接种后3周内可引起40%的死亡率。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以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生长阻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成年鸡呈现明显的产蛋下降[3]。

另外,在我国胶东地区的产蛋鸡中发现的病毒则主要感染卵巢和输卵管。

1.3 IBV感染的动力学IBV最初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接种后3d,鼻和气管内病毒的滴度很高,持续3~5d,然后逐渐下降,因不同毒株而异,有些毒株在感染后第14天仍能分离到。

研究发现,肺和气囊内有相似的病毒滴度,常常继鼻和气管之后达到高峰。

某些IBV分离株感染鸡后,在气管、支气管、肺、食道、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肾和泄殖腔内可分离到病毒。

1.4 继发感染IBV往往引起混合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性疾病,从而加重对鸡群的危害。

正常的鸡对大肠杆菌有抵抗力,但是IBV疫苗或者强毒感染会使鸡继发感染大肠杆菌。

研究发现,IBV 感染同时有大肠杆菌感染时,死亡率增加。

这种共感染在白来航鸡不同品系间的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4]。

2 临床诊断潜伏期短,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迅速波及全群。

(1)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雏鸡闭目缩颈,张口呼吸,成鸡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甩头。

呼吸时有“咕噜咕噜”的特殊叫声(啰音),特别是在夜间寂静时更听的清楚。

(2)雏鸡发病后精神不振,常聚集到热源处,翅膀下垂,羽毛逆立,鼻窦肿胀,流粘液性鼻液,流眼泪,全身衰弱,昏睡,病程一般3~14d,死亡率一般5%~10%左右,如果有并发感染,死亡率更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中大鸡死亡很少。

(3)雏鸡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大群精神尚好,采食量变化不大,但是饮水量却大大增加。

鸡群常表现为典型的两阶段性临床症状,发病初期有2~4d的轻微呼吸道症状,随后呼吸道症状消失,表面出项“康复”,7d左右,开始进入急性肾病变阶段,病鸡羽毛逆立,精神萎靡,闭眼昏睡,排米粥样白色稀粪,鸡爪干瘪,出现零星死亡。

(4)产蛋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在恢复期出现褪色蛋、软皮蛋、长蛋,小型蛋等畸形蛋,蛋壳粗糙,蛋清稀薄如水,有些毒株仅引起产蛋鸡发病。

(5)1990年英国分离出一株新毒株(793/B),可引起肉种鸡深部肌肉苍白,肿胀,偶尔可见肌肉表面出血,并有一层胶冻样水肿。

3 病理变化(1)可见结膜炎,鼻腔、鼻窦、咽喉、气管内粘液增加,呈半透明粘稠状,病程稍长为干酪样,在气管下端、气管分支部位有干酪样白色分泌物,而且气管黏膜增厚。

(2)育雏期患过呼吸道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产蛋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短、窄细或成囊状(输卵管囊肿),失去正常功能,发病日龄越小,对后期产蛋影响越大。

(3)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肾肿胀,褪色,肾小管充满大量尿酸盐,俗称“花斑肾”,泄殖腔有一包白色尿酸盐,机体严重脱水。

(4)产蛋鸡发病时可见输卵管变细狭窄,子宫部水肿,卵泡变形出血。

4 免疫预防4.1 被动免疫12 周龄鸡注射2ml传染性支气管炎恢复期血清,2d后用H52通过静脉途径攻毒(这种程序接种可导致肾炎),可保护肾脏。

但对呼吸系统却提供保护,延迟发病但持续时间短。

4.2 弱毒苗免疫疫苗免疫是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

目前常用的疫苗以荷兰株H52和H120的应用最为广泛,且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减毒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此外,具有生产成本较低、使用方便、适合群体免疫等优点。

但自1988年以来,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发病率100%,死亡率10%~30%。

国内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减毒活苗的广泛应用。

自然状态下野毒株之间、疫苗毒株和野生毒株间甚至疫苗株间可发生重组,导致新IBV血清型不断产生,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力弱,使得传统疫苗的应用受到局限。

此外,加强活疫苗的管理也很重要[5]。

4.3 灭活苗免疫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晚,常常在14d后可以检测到抗IBV 特异性IgG,30~40d 时,IgG抗体效价达到高峰,抗体维持时间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