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裱画基本步骤

裱画基本步骤

裱字画用的原料主要有:“绫”、“绢”、“绸缎”三大类。

它们是一幅画的“背景材料”。

好的绫绢呢,产于江浙一带,绫有:“铁机绫”、“新花绫”、“普通绫”三种,以铁机绫为最佳,颜色根据字画大小、图案不同而定。

至于绢没有什么特别花样,颜色分别和绫子大致相同。

裱字画的纸,用在面上做地子的,全是“宣纸”,用在里边做衬纸的,有绵连纸、粉连纸、夹连纸。

一幅画完全裱起来,要用4层“宣纸”。

这些宣纸基本上都是安徽产的最好的宣纸,而轴是专门订做或者自己打出来的。

第一步,将字画背面用特制糨糊打湿,贴上第一张“宣纸”,再打湿上墙;第二步,将选择的绸缎或绫绢打湿,再用“宣纸”粘贴上去,打湿后成底料上墙;第三步,等到2天后,把字画和底料从墙上撬起,沿边裁料整齐,并用衬纸将字画与底料粘贴在一起,装饰边条后形成初样,背面依旧贴“宣纸”,继续上墙吹干;第四部,一个星期后,取下初样,再进行精裁、贴“宣纸”增加厚度,并且做防霉防蛀处理。

这时,该装画框的装画框,该用轴头的就用轴头“包装”,加轴头这个程序比较讲究,在裱画的上端,细木杆为天杆,下端粗一点的木杆为地杆,加固完毕后就形成了手卷,平时不看画,就可“打包”成棍装,需要看时,则轻轻铺张开来,非常方便。

在工具台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雨花石,陶文强说,整个裱画制作好后,由于纸张加厚后,表面比较粗糙,不但不能登大雅之堂,抚摩时的手感还很差。

因此,他们会用雨花石或鹅卵石在裱画背面打磨,直到平整而光滑。

而对裱画来说,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糨糊的质量水平。

“过去糨糊都是我们自己打出来的,用适当面粉和水边加热边搅拌,直到最后使用时,糨糊和水一样没有任何杂质,否则裱出来的画容易起皱而且会剥落。


裱画基本步骤:
1 、托底;把画作铺在木版上,刷上水。

2 、修补:把画作残缺的地方修补好,破损的地方用水刷上去,再重新画好。

3、大托:再用水大面积地刷上去,大规模地修补。

4 、晾干:把画作连同木板竖起来,晾干。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

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