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ppt课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ppt课件
19
二、为什么加强和创新 社会治理
20
一、观察当前中国基层社会形势的三个着眼点
21
1、人口突破13亿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我国人口内地已经达 到了13.4亿人。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 为136782万人。 13多亿的人口规模会产 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22
3、城市化率突破50%
31
·数据说话
数据1:我国基尼系数长期处于高位
32
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
(国家统计局)
33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 民生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称,中国的财产 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为0.45,2002 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
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
12
社会治理的特点至少有四个方 面:
第一是多元主体; 第二是民主协商; 第三是健全法治; 第四是以人为本。
13
何谓“法治”?
古今中外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虽然有不同的理 解,但其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精神则是公认 的。法治不仅仅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从而将 法律作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一 种社会信仰、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在法治社会里,人们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 保障,公平正义才能得以实现,社会公众才能 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与“人治”的恣意性、 政策的非稳定性相比,法治乃理性之治、长效 之治、普遍之治,因此是一种“善治”、“良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讲创新管 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9
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过去 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 展了社会管理的理论,提 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 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治理这样一个 新的思想,实现从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 控向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 转变。
10
二、什么是社会治理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 政府、社会组织、企 事业单位、社区以及 个人等众多行为者, 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 伴关系,依法对社会 事务、社会组织和社 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 理,最终实现公共利 益最大化的过程。*
11
社会组织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非 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 慈善组织、免税组织等等。这些叫法在内涵上区别不大。与 政府、企业相区别,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 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
一、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
2
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历史命题。*
3
4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 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 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 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 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 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 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 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3
24
2014年六盘水市城镇化率达到44.5% ,较2013年增加1.02个百 分点,比全省40.01%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25
“城市病”
人口无序集聚 交通拥堵严重 能源资源紧张 生态环境恶化 房价居高不下 安全形势严峻
26
27
28
29
二、当前基层社会的深刻变化
30
1、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 20世纪80年代,改革从社会基层开始,财富增 长扩散。这是我们改革的普惠期。20世纪90 年代之后,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聚,向少部分 地区集聚,这是利益调整期。基层群众成为改 革代价的承担者。导到贫富差距加大。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连续多年成为群众最关心 的热点焦点之一。
14
15
三、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区别 *
第一,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 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 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 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
16
第二,社会管理中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 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 进行命令和控制,习惯于扮演“全能型选 手”;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在多元行为主 体之间形成密切的、平等的网络关系,它 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各主体之间的合作过 程,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原先由国家和政 府承担的责任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 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来承担。
17
第三,社会管理更多地是表现为从自身主 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想当然地自上而下 为民做主;而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 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发挥多主体 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 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整体 利益的公共政策。
18
第四,社会管理的实践主要依靠政府的权 力,依靠发号施令;而社会治理则在运用 权力之外,形成了市场的、法律的、文化 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 治理行为者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 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
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 仅在1%左右。
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用“社会组织”代替“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的“民间”是与“政府”、“官方”相对应的, 反映了传统社会政治秩序中“官”与“民”相对应的角色关 系,容易让人误解民间组织是与政府相对应甚至是相对立的。 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组织这一称谓。
社会组织称谓的提出和使用,有利于纠正社会上对这类组织 存在的片面认识,形成各方面重视和支持这类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 业单位。
5
6
7
以前,我们更多地谈的是社会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我们更加强调 社会治理。
二者的区别
8
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 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