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修订原则和内容(许超)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修订原则和内容(许超)
14、事故认定
明确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 标准。 (第四十六条)
删除了原《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 条一款中“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 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的规定。 原因: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 二条的规定不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 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 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同 时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 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104号令第四十九条明确了逃逸事故的认 定原则,即: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 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 过错的,确定受害人责任,相应减轻逃逸当 事人的责任。
3、增加了报警内容
新规定第八条,明确了当事人需要报 警的具体情形,并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当 事人报警后可以移动事故车辆,以减少 交通拥堵。
4、增加了事故人员疏散条款
明确了驾驶人和乘车人的义务,防止 二次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 公路上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 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 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 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 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15、增加证据公开程序
新增程序,提高办案透明度。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前,召集各方 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第四十 七条)
16、交通事故证明
主要用于对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即现在 无法认定责任的情形 。(第五十条)
17、复核
▲明确了复核申请、受理的时限。 ▲受理条件,复核形式。(原则上书面审查,当 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 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 方当事人的意见) ▲复核的结论。(维持和责令重新调查、认定) ▲结论送达方式。(当场或其他法定形式) ▲重新认定后备案。
(1)扩大了简易程序处理的范围;(第十 五条) (2)规范了快速处理程序;(第十六条) (3)明确了除涉嫌交通肇事犯罪外的所有 财产损失事故以及仅造成人员轻微伤的事 故均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理。
8、现场处置内容的变化
(1)先划定警戒区域,再组织抢救伤员。 目的:保护现场、保护民警、防止次 生事故。(第二十一条) (2)明确规定了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 当由急救、医疗人员确认,并由医疗机构 出具死亡证明。 ( 第二十二条)
▲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交通警察应当 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 ▲造成交通堵塞的,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 ▲驾驶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依法一 并处罚。
明确的意图:鼓励驾驶人自行协商解决,对自 行协商解决的,其违法行为不予追究;否则,一是 罚款,二是对违法行为处罚。
7、简易程序处理变化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修订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修改原则
70号令在执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执法办案程序存在不规范,民警程序意识、 证据意识存在差距,执法办案的随意性较大。 ▲二是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加剧交通拥堵的矛盾比 较突出,与畅通、高效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法律救济渠道较少。 ▲四是依据的一些法律法规已发生变化。
9、现场调查内容的变化
(1)明确了事故现场调查、勘查现场的内 容(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 (2)主要的变化 现场勘查笔录也要求由参加勘查的交通 警察、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签名。
10、取消了律师到场的规定
11、新增取证内容
驾驶人死亡的,必须及时抽血检验。 (第二十五条)
12、新增扣押规定
第二十九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押与事故有关的 物品,并开具扣押物品清单。 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经审批可延 长三十日。
修改原则: 1、完善执法程序 2、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 3、促进执法公正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 令第104号)经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长办 公会议通过,于2008年8月17日颁布,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104号令共十一章87条(70号令为十章75 条)。与70号令相比,增加了“认定与复 核”一章,将“其他规定”一章调整为 “执法监督”。对70号令的59条内容进行 了修改,删除了7条内容,保留了16条内 容,新增加了19条内容。
18、处罚执行的变化
▲事故认定之日起5日内作出处罚。 ▲明确吊销驾驶证,应当在人民法院判决有 罪后执行。(第五十八条)
1、法规名称的变化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增加了“道路”两个字 区别于水上、航空、铁路交通事故
2、进一步明确了管辖规定
第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 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权有 争议的,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 理部门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 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 理部门应当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 场前期处理。
5、受理环节的变化
▲将立案与受理合并 ▲细化了受理记录事项(第十条) ▲明确了事后报案的受理规定(第十二条)
6、自并设定了罚则。 第十三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 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车辆可以移 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 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 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进行协商。
13、检验、鉴定规定的变化
(1)缩短了委托检验鉴定的期限 ;(第三十七条) (2)规范了检验、鉴定期限;(第三十八条) (3)规范了检验、鉴定报告的内容;(第四十二条) (4)解决了事故伤情认定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 (第三十九条) (5)取消了检验、鉴定机构备案的规定; (6)取消了群众自行委托的规定(损害评估不包含在 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