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安全》说课稿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安全》说课稿

4.2 加密算法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加密算法》,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首先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第四章第二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加密技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学生后面学习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奠定基础,可见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下面说说学情我授课的对象职业大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数据加密算法,了解的非常少。

三、因此,根据以上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我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典加密算法;了解现代加密算法的分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四、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加密算法的编码原理;难点定为能够使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与解密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将主要以讲授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自信心。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仪、一台教师机、学生一人一台电脑)七、下面将进入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按以下5 个环节展开:1环节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我将在本节课的前几分钟利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最近的京东用户数据泄露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顺势提出疑问:相信大家早已听过数据泄露事件,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防止数据泄露的发生吗?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密算法。

通过这种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2紧接着进入环节二:整体感知,梳理知识点首先我会结合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密码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古典加密算法与现代加密算法的分类与特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加密算法各个类别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接下来进入深入剖析、各个击破环节:知识一:古典加密算法我将以替代密码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凯撒密码替代映射表推断出替代密码的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多表替代密码与单表替代密码的关系。

介绍完毕之后,让学生根据以上推断原理理解教材中的变位密码的加密原理并分成6人一小组进行探究讨论。

我再下去进行课堂巡视。

讨论完毕之后,我将根据巡视情况选择部分小组代表回答变位密码的加密原理,并让其他同学判断其正确性并适当补充。

我再进行点评与总结。

知识二:现代加密算法通过介绍知识点——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评等几个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加密算法中的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原理。

4、环节四,课堂练习,归纳总结我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道矩阵变位密码的习题,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询问其这样做的原因,以此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练习完毕之后,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然后我会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同学们存在的疑惑进行解析。

5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布置课后习题,以此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并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提到的数字签名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材料收集,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我将会找小组代表给大家做汇报。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说说我的板书设计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上板书内容,一目了然。

并结合课件进行讲解与演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考官耐心聆听!(1471)3.2 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传播途径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算机病毒及其分类、传播途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首先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第3章第2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点有所了解,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后面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御奠定基础,可见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下面说说学情我授课的对象职业工业大学的学生,他们以前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计算机病毒分类与传播途径,了解的非常少。

三、因此,根据以上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我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与分类方式;掌握计算机传播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难点为对计算机病毒分类方式的理解四、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将主要以讲授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自信心。

五、下面将进入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1环节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我将利用本节课的前几分钟向学生播放最近流行的勒索病毒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顺势提出疑问:相信大家早已对计算机病毒有所了解,但是你们知道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吗?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病毒。

通过这种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2紧接着进入环节二:整体感知,梳理知识点首先我会结合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病毒及其各自对应的特点,再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方式。

通过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接下来进入深入剖析、各个击破环节:知识点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首先我会让同学阅读教材47-48页内容,了解到计算机病毒的通常是是按寄生方式、破坏程序、传染方式、入侵方式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查找每种分类方式下的病毒特点并进行讨论。

最后我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计算机病毒分类方式及对应典型特点的表,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并自己进行小结。

学生总结之后,我再次抛出疑问:我们只有了解了计算机传播途径才能针对病毒进行有效的防御,那大家知道有哪些传播途径吗?由此自然引入知识点3知识点3:计算机传播途径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的方式查询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并进行小组讨论,我再根据课堂巡视情况选择部分小组代表回答常见的病毒传播途径并举出相应例证,并让本组其他同学适当补充。

然后我再进行点评与总结。

4、顺势进入环节四,课堂练习,归纳总结我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道计算机病毒的习题,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询问其这样做的原因,以此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练习完毕之后,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然后我会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同学们存在的疑惑进行解析。

5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布置课后习题,以使学生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并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提到的计算机病毒防御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材料收集,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我将会找小组代表给大家做汇报。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上板书内容,一目了然。

并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分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考官耐心聆听!(1565)9.2 无线网络常用标准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无线网络常用标准》,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首先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第9章第二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无线局域网的介绍有了一定的掌握,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学生后面学习无线网络安全奠定基础,可见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下面说说学情我授课的对象职业大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无线网络及其有哪些常用标准,了解的非常少。

三、因此,根据以上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我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各种标准及其适用的范围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网络技术的价值与意义四、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各种标准及其适用的范围;难点定为了解不同标准间的差异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将主要以讲授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自信心。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仪、一台教师机、学生一人一台电脑)七、下面将进入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按以下5 个环节展开:1环节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我将利用本节课的前几分钟向学生讲一个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据说之前孙悟空画了一个圈,告诉唐僧不要走出去。

唐僧问为什么,悟空说:因为走出这个圈就没有WiFi了……我顺势提出问题:无线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那么无线网络常用的标准是什么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无线网络常用标准。

通过这种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2紧接着进入环节二:整体感知,梳理知识首先我会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再简要介绍IEEE802.11标准的特点与适应的环境。

通过梳理知识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无线网络IEEE802.11系列标准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接下来进入深入剖析、各个击破环节:知识点1:IEEE802.11b首先我会以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I EEE802.11b标准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白这个标准的运作模式基本分为: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

并对这两个模式的特点和IEEE802.11b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讲解。

然后给学生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让他们以5人一小组进行讨论IEEE802.11b标准有哪些优点与缺点,讨论完毕之后,我根据课堂巡视情况有选择性的选择部分小组代表回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

然后让大家自己做小结。

学生总结之后,我再次抛出疑问:同学们,I EEE802.11b标准应用这么广泛,难道只有这一个标准就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吗?当然不是。

由此,自然的引入知识点2知识点2:IEEE802.11a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的方式查询I EEE802.11b标准的特点,并从网络标准的容量、兼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小组讨论,我再根据课堂巡视情况选择部分小组成员回答,然后我再进行点评与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