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街区产业聚集区简介
1.区位条件
郑州市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是郑洛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东距郑州主城区20公里,西去洛阳80公里。
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
上街区是郑汴洛“黄河之旅”旅游热线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东部襟带”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辖区总面积17.855平方公里。
上街区(处于西部新城区规划版图)在2012-2030年郑州市都市区总体规划中处于城市核心区的地位。
2.交通条件
2.1郑州市交通条件
郑州,是公路、铁路、航空、信息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
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交汇,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
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全国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米字型”中心。
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中国前列,是华中地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核心交通通讯枢纽。
国家铁路货运中心,国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2.2上街交通条件
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等国家重要干线穿区而过,中原西路、科学大道等直达中心城区。
上街机场是中原经济区通用航空枢纽机场,覆盖全省的通航运营网络正在构建。
3.经济情况
3.1郑州市经济情况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0亿
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3.9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52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增长11.4%。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次持续前移,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3.2上街区经济情况
上街区2015年的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72亿元。
公共财政收入12亿元,社会消费47亿元。
年人均收入36540元。
4.人口情况
到2014年郑州市人口937.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8.4万人。
上街区人口约13万人。
而规划中的郑上新区包括上街全境和相邻的荥阳,该区域人口规模2030年将达到120万人。
5.项目概况
郑州市上街区养老产业集
聚区位于郑州市西部上街区的
西南部,即峡窝镇镇域范围,其
北起沙固遗址,中心西路—昆仑
路—丹江路,东界峡窝变电高压
走廊及登封路,南至观沟村、西
街边界,西止上街区行政边界,
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1.42平方
公里。
5.1项目用地现状
规划区现状城乡居民建设
用地以规划区现状城乡居民点
建设用地以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为主,以及部分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83.57
公顷,其中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9.4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107.65公顷。
5.2项目交通状况
规划区现状区域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铁路用地和公路用地,其中铁路用地为规划区中西部贯穿南北的铝厂货运铁路专用线;公路用地包括规划区西北部已部分建成通车、连接连霍高速的昆仑路,和南部改道后的新310国道(即万泉河路)。
6.项目概念规划
一心、一脉、两轴、多廊、多功能区。
一心:城市综合主中心;
一脉:生态蓝脉;
两轴:横向片区综合服务轴与综合城市发展轴;
多廊:生态绿廊构建
多功能区:养老地产区、养老服务产品生产区、康复医疗中心区、商业服务展销及商业地产区、科教文化主题公园及安置区六大功能区。
7.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该区域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完成。
区域的道路、给水、雨水、中水、污水、通信、热力、燃气等管线规划已完成,但尚未进入建设阶段。
8.政府政策支持
目前的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福利彩票等专项基金的使用上,优先考虑本养老聚集区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2)土地指标使用上进行倾斜和支持。
3)本项目确定投资方后,可考虑由投资方统筹招商,政府协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