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题是怎样的?考生要提前了解高考语文试卷排版内容,以分配好答题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一、第一大题(15分)
【设题】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著;5个小题,均为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3分,共15分。

【解读】
1.字音、字形内容涵盖课内外,皆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关键字:常用、高频。

例如,家具店,摄像机,笔杆子,美滋滋,敲竹杠。

不考生僻字。

2.成语范围涵盖课内外常用、应知应会的词语。

只考常用意,如:淅淅沥沥,只考下雨的意项;为所欲为,只考贬义。

生僻的不考,字形两可的不考(如名副其实,名符其实等),没有约定成俗的成语不考,现在基本不用的不考,如:空穴来风,弹冠相庆。

3.病句考查方式为: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病句类型考查六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混乱;表意不明;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只考典型的。

4.名著仍是四部:《草房子》、《简爱》、《老人与海》、《三国演义》。

内容可能涉及:文学常识、故事梗概、情节、具体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艺术特色。

四个选项可能涉及1-4部名著。

二、第二大题(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
【设题】3个小题,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2分,共6分。

【解读】
1. 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课文理解等方面。

2. 实词只限本课,虚词可能涵盖六册,只考典型的。

3. 课文理解重点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6分)
【设题】2-3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6分
【解读】因文设题,因题设分。

(三)课外诗歌阅读。

(共6分)
【设题】2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6分。

【解读】
1.只考四句的诗。

2.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

考查基本的诗歌知识、文学常识、诗歌的形象、内容、感情、语言、表现手法,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鉴赏术语对诗歌进行鉴赏。

控制难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7分)
【设题】7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7分。

【解读】
1. 五句古诗词。

一句古文。

一句现代诗词或者现代文。

2. 默写上下句,没有审题困难。

三、第三大题(30分)
【设题】
两个阅读文本,说明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文章体式与去年一致;主观性试题;每篇
文章设四个小题。

议论文暂时不考。

【分值】前者分值12分左右,后者分值18分左右;合计30分。

【解读】
题目设置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设拓展和旁骛的题目。

四、作文(50分)
【设题】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

【分值】50分。

【解读】
坚决破除套作和宿构,要求学生能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现场构思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说明
1. 考试内容基本不变;总题量不变,保持23个小题。

2. 试卷结构略有调整。

客观性试题前置,主要是为了考生答题的流畅性和网上阅卷的需要。

3. 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略有增加。

由原来的6个小题(13分)增加到8个小题(21分);调整的理由:一是考虑主、客观性试题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分配,尽量减少主观性试题在阅卷中带来的误差;二是为了网上阅卷的需要。

调整后的分值约占总分值的20%;主观性试题99分,约占80%。

4. 取消考试板块中概念术语的表述。

“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名词术语的表述不再出现在试题中,防止在命题时造成干扰。

5. 增加成语和病句的考查。

考查形式为客观性试题,分值各为3分,共6分。

6. 现代文阅读的调整。

一是回归对文本理解的考查,与文本阅读和理解无关的命题方式取消;二是降低分值,由原来的34分降为30分;降低分值的理由仍然是为了把阅卷带来的事实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阅卷质量。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模板
2.高考语文复习方向及策略知识整理
3.高考语文试卷
4.关于2020高考语文的命题组出题提示和备考建议
5.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结构分析与注意事项
6.2018-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7.高中语文试卷答题技巧
8.高考语文试题真题测试题全国统一考试题
9.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10.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分享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