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江苏语文高考成语专题词语(包括熟语)积累

2019高考江苏语文高考成语专题词语(包括熟语)积累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3. 【孜孜不倦】 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知劳累。 14.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意趣。适用对象为语言、文章或美术品。 如:故事情节妙趣横生,遣词造句准确诙谐。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类:褒贬颠倒(褒词误用贬义) 1. 【拭目以待】 形容期望很迫切。 2. 【神机妙算】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 【凤毛麟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3)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 能用于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 “关于”短语可做题目, “对于”短语不可。 例: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3.不免、未免 (1)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例: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2)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例: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于烦琐。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4.到底、终于 (1)到底: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 况。 例:新方法到底实验成功了。 (2)终于: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 况。 例:这流言终于消失了。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5.根据、依据 (1)根据:偏于强调结论或言论的根本来源。口语和书面 语都常用到。 例:他的疑心没有根据。 (2)依据: 偏于强调结论或言论的依据。 多半用于书面语, 更多用于法令文件、科技语体。 例:只有依据敌我对比的全部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 的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
6. 【一气呵成】 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 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形容文思敏捷。 如: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如:小明写作文每次都是一气呵成。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7. 【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 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如: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 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如:时过境迁,此刻的他已经从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石油 部长的高位上一落千丈,沦为除一身牢衣之外别无长物的阶 下囚。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鬼斧神 工既可用于形容自然界之景,也可形容人类之物。 如: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如: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 不重要吗? 如: 作画时, 工艺师气收于丹田之中, 力发于腕指之上, 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8. 【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 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9.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 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0. 【别出机杼】 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 新路。 11. 【崭露头角】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 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12. 【功高不赏】 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一般用于对别人 的评价。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8.虽然(尽管)、即使 (1)虽然(尽管):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 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虽然”让步的程 度比“尽管”轻。 例:虽然你亲自去了,但是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 (2)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例:即使你再跑一趟,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3. 【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 迎等盛况。 如:喜讯传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 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仪式。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 【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 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 思想深刻, 都属于不刊之论。 5. 【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如: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①。 例:这些产品的造型与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 变样,太陈旧了。 (3)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 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下床。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5.况且、何况 (1)况且: 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 表递进关系, 用于陈述句。 例: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 能学得好。 (2)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 “更、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诘 语气,也可用于陈述句中。 例: 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更何况这么一点小麻烦。
12.逐步、逐渐 (1)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 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 例: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 (2)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 而然的变化。 例: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3.竟然、居然 (1)竟然:用于主语后,不用于主语前。 例:他没有料到尚炯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 (2)居然: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面,有时语气略 重。 例:这么大声音,你居然没听见。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对、对于、关于 (1)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 “对”强调动作 行为的方向、 目标, 作 “对待” “向” 等意思时, 只能用 “对” 。 例:她对孩子很严厉。 (2)对于: 表示对象, 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 例: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四类:明确适用范围 1.狼狈为奸 VS 朋比为奸: 前者一般用于两者互相勾结,所指范围小;后者是形容 一帮人合伙勾结做坏事,所指范围相对较大。 2.披肝沥胆 VS 推心置腹: 二者在真诚待人、坦诚相见的意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前者侧重于比喻对人对事极其忠诚,后者侧重于指一方 对另一方坦诚、信任。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 【洋洋大观】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5. 【沁人心脾】 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6. 【别有天地】 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7. 【有口无心】 指不是有心说的。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8. 【惨淡经营】 指苦心费力经营。 9. 【来日方长】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 事。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6.而且、反而 (1)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 例:冬小麦不但在冬天不怕冷,而且能在低温下萌芽、 生长。 (2)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 仅没有”等呼应。 例:今天这风不但没停,反而更大了。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7.尽管、不管 (1)尽管: 表示让步, 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 常与“还 是”“但是”呼应。 例: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2)不管:表示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常与 “都”等呼应。 例:不管路途多么远,我都坚持要去。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二、成语辨析及造句示例 第一类:望文生义 1. 【明日黄花】 黄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是九月初九, 而明日是指九月初十, 所以明日黄花表示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如:想先请您尽快批阅拙作,恐怕稽留时间过久,将成 明日黄花,因此急急付邮。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 【火中取栗】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 处。 如: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 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5.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 文章写得快。形容文思敏捷。 如: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 写一文, 通常总要反复修改, 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如:要有倚马可待的文采,不能只靠天分,必须积累大 量的知识与见闻。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6. 【望洋兴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如:作为大运会指定的移动通信唯一运营商,移动公司 终于如愿以偿——“独吞”大运会短信之利,而无缘介入的 联通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7.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如: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投机取巧, 不足为训。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1.不然、否则 (1)不然: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②表示选择, 含有“如果不这样,那就……”之意。 例:①不要在汽车上看书,不然会影响视力。 ②这个会你去参加吧,不然老赵参加也行。 (2)否则:同“不然”①。 例: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以至、乃至、以致 (1)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 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 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 “一直到”之意。 例: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 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例: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 【汗牛充栋】 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形 容藏书极多。对象为书。 如: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是研究者的宝库。 如:从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找出所需要的资料是相当不 容易的。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3. 【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对象为“人工”之物,不能为自然景观。 如:要何等灵慧的人,才能设计建造出这样巧夺天工的 小桥啊! 如: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是巧夺天工 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