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成语专题(精心制作完美)

2019高考成语专题(精心制作完美)


类似的词语还有:
[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蓬荜 bì生辉:
敬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 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等而使 寒门增添光辉。 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比喻尽自 己微薄的力量。)
鼎力相助:
其它易错情况举例
例(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 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人,同“独自”重复。
例6、祸及八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 苦的环境中,“生灵”即百姓,句中“人民”与这重 复。
课堂练习
1、告别时,他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 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2、今天,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 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 人清醒。一般只用比喻义。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 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
(7)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 捉襟见 肘。
“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 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万人空巷: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3.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例(2)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 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 处心积虑。 蓄谋已久,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例句 (2)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褒义词:
(1) 惨淡经营; 指苦心费力经营。 (2)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贬义词:
1、满城风雨; 2、无独有偶; 3、无所不为; 4、趋之若鹜; 5、费尽心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熟语 (包括成语)
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 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 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一、熟语的类别
广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熟 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这里只 谈成语。
二、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
第一类 望文生义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 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例 2. 一个月后,王小明的病逐渐好起来, 他又一次起死回生了。
“起死回生”是说医生的医术高明,也比 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这里应该 是“死里逃生”;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8、举案齐眉: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 尊敬。
9、"休戚相关"
只能用于人物、国家之间利害相关,不能用于事 物之间。
第三类 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 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
例如(1)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 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 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 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 的错误。
3、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 然冰释了。 像冰块消融一样。形容相互间的嫌隙、怀疑、误会完全 消除。改为“烟消云散”。
4、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 权势大。用于有权势的人,含贬义。
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 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而⑵ 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 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 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 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4)、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 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 火中取栗 。( 2004 年广西 题)
其它易错情况举例
例(3)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 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 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此词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 句中"让人"重复。
例 4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 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 “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 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 子才简明。 例 5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 然一身地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 大门。
4.久假不归: 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5.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6.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或遭受灾难。
7.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第二类 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 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1)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 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 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的词语还有:
敬谢不敏: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 推辞某事。 一得之见: 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见解”。
[才疏学浅]
才能低,学识浅(多用于自谦)。
[忝列门墙]
愧在师门。忝,谦辞,自己有愧。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 卖弄本领。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 请求)。
16连篇累lěi牍: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词。 17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 响。贬义词。
第四类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例: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 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 高明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 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 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 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 “筚路蓝缕" 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4、"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耳提面命” 用于长辈对晚辈教导,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6、 "挥洒自如" 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7、豆蔻kòu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挖空了心思,用尽了计谋。
7、大言不惭; 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8、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9、好高骛远; 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0评头论足; 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例(2)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1992年题) “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 景观;
例(3).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题)
“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不能指人多。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1、"美轮美奂" 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 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 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 地。 (5)、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肩胛 骨;他的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 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6)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 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1、一丘之貉; 比喻彼此都是坏家伙,没有什么差别。 12、道貌岸然; 形容外表正经严肃(多含讥讽意)。
13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14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 贺将有官可做。
15暴虎冯pí ng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贬义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