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概论一、绪论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应用语言学学科建立前的情况提出:19世纪末,波兰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
独立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召开与国际应用语言学会的成立。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1995年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举行与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的筹建。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1、1898年马建忠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就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
2、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我国的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阶段,主要就是我国传统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3、传统语文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语言文字学始于章炳麟,她的《文始》就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本有理论有系统的语源学著作。
她为“语言文字学”定名,提出语言文字发生发展的理论,汉语与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理论,语言文字进化、统一的理论。
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我国语言学进入现代语言学,或从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
2、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就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
可概括为三个运动: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大众语运动、国语运动3、新中国成立初到实行改革开放(1949——1978《中国语文》复刊),主要围绕语文知识大普及开展的。
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到现在的情况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就是: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1984年前后的背景,一就是语言文字工作决策要进一步科学化;二就是语言科学研究要进一步为国家建设服务;三就是新兴的交叉学科要进一步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创刊后,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界有了发表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
《中国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其颁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走上法制的轨道。
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任务与本课程的目的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三个背景决定了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任务,即:1、解决语言应用各方面的实际问题;2、解决决策问题;3、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
总体来瞧,应用语言学可以分为四大块:语言教学、语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广义的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应用语言学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其次就是语言以及语言应用的理论的研究;再次要关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有学科建设例如队伍的培养等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同它的性质有关,一就是基础课,二就是包含许多基础理论。
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与范围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狭义:特指第二语言教学广义:应用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本体与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就是研究本体与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的动态变化的规律行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语言学大体分成三个部分:本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理论就是本体语言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融合与提升)属于本体语言学理论的基础部分就是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分为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语言学技术理论。
○应用语言学同本体语言学有分工又有联系;应用语言学就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就是语言本体与本体语言学同应用方面交叉的部分。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应用语言学的范围主要指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科门类方面,现在通行的就是分四大块。
1、广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本体与本体语言学同社会的关系;2、语言规划;3、语言教学;4、语言本体与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的关系,如计算语言学。
第二个方面就是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就是开放的,尤其就是各个部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领域,如心里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风格学、实验语言学、儿童语言学、人名学、地名学、体态语言学翻译学、侦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词典学、统计语言学。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定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主要以语言系统作为分析基础的称做社会语言学,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现代社会语言学的特点:在统一的理论、对研究对象与目的的统一认识、统一概念体系与共同研究程序基础上的结合。
它就是一门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意义:社会语言学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1、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有更为有用的概念;2、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数量化的概念;3、在历时与共时之间提出了一个中间概念,把稳定研究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实践方面的价值:1、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2、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与资料;3、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与历史。
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归纳为三点:1、研究语言的变化;2、研究社会中的语言问题;3、研究人们怎样在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社会、不同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异。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各种社会因素(语言集团的各个阶层)对语言结构及其历史演变的影响。
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要比较分析各种语言活动、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发生在各种特定语境里语言所完成的各种不同的功能。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主要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语言文明、语言修养、语言风格、作家作品语言、文化语言学、语言交际、口语、新闻语言、语言传播、播音学、广告语言、法律语言、新词语、网络语言等。
语言规划语言规划就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了管理社会语言生活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它包括语言地位规划与语言本体规划两大部分,大体上分三个层面的内容:1、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2、确定与制订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标准、法规规章;3、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语言规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共同语的确立与推广,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与完整,语言选择,语言协调,语言调查,科学术语的统一与标准化,文字的创制与改革等。
在我国,由政府支持进行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以及正在进行的语文标准化就就是这类工作。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规划通常就是某种语言政策的体现,语言政策反映国家与社会团体对语言问题的根本态度。
在语言规划问题上,政策问题无处不在。
比如,国家推广普通话不就是废止或者消灭方言,推行简化汉字也不就是废止繁体汉字。
语言文字立法也就是语言规划的一种体现,如《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政府对语言的管理与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就是官方语言的选择,外语教育的语言选择,还有标准化问题(术语)。
语言规划应遵循原则:科学性、稳妥性、适用性、动态性。
概言之,语言规划必须尊重并且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
我国语言规划在现阶段的目标就是:1、消除信息交流与人际、人机沟通中的语言障碍,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提高交际效率,使语言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2、促进语言自身的健康发展;3、增强民族的团结,巩固国家的统一。
语言教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就就是指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指本族语与外族语的教育与学习。
其中本族语学习包括儿童语言习得与学习,外族语学习则就是指本族语语言能力的扩大。
此外,语言教学还包括双语教学与多语教学的内容。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听说法的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要学会一种语言,必须进行强化刺激、反复刺激,才能产生深刻2,达到记住并运用的行为,这就就是听说法的由来。
注重句法结构的描述与句型研究,听说法的核心就是听说领先。
生成语法与认知教学法:生成语法提出了“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两个概念。
社会语言学与交际教学法计算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研究与处理自然语言的新兴学科,狭义的计算语言学指的就是通过建立形式化的计算模型,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的学科。
广义的计算语言学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包括利用计算机对语言文字进行的各种定量化与精密化的研究。
总而言之,计算语言学都就是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机器翻译一直就是计算语言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搞好自动翻译必须在两个方面下功夫:既要搞好计算机学科的研究,又要搞好语言理论的研究,尤其就是语言处理理论的研究。
1966年后,人们开始转入对自然语言的语法、语义与语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并尝试着让计算机来理解自然语言。
就理论研究来瞧,计算机语言学还可以分为计算语言学、计算词汇学、计算语言学、计算语义学、语料库语言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
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概说方法与方法论: 应用语言学以语言应用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方法自然也就会有别于以语言自身为对象的本体研究。
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就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学研究中的“三个充分”,应用语言学研究当然也不例外。
讲究方法就是为了方便有效地解决应用语言学的有关问题,不就是为方法而方法。
一个重要的方法与方法论往往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流派,或者说,重要的语言学流派都以它的方法与方法论作为重要的支柱,如历史比较的方法跟历史比较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实践性、多样性、综合性、创造性与灵活性调查与比较调查:收集材料就是很重要的,在进行调查时必须注重第一手资料,还要不断充实新的资料,往往新的思想便在新材料中闪现出来。
收集材料的三种方法:访谈法(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谈话的方法;念词表句子语段、提问、测验、座谈会)、观察法(隐蔽+参与;自然状态下进行,材料真实)、问卷法(书面形式、大规模)比较:根本性研究方法。
分两类:事实比较(比附;明显描写性)、理论性比较(宏观与微观) 将不同的语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历史比较法、对比分析法比较研究的就是它的联系、区别,共性及个性。
比较要公平。
先要确定比较的范围、比较的基点、比较的目的与比较的方法。
还要注意避免无效比较与低效比较。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即对所研究的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进行概括。
定量研究:通过量化,即利用数量、频率、比例的统计等来说明各种事实。
抽样: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抽样程序要注意:对样本的总体作出定义、样本的代表性、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样本应有足够的数量。
适应现场观察的抽样方法大致有: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特别个案。
非随机抽样:包括偶然抽样、雪球抽样、判断抽样;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统计:百分比统计法、标准记分法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人们可以创造出一个认为的环境,引入可控制的变量,进行一些操作,观察记录它的变化与结果并加以解释或推断,这就就是实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