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球竞赛组织编排

乒乓球竞赛组织编排

第 2 次课日期周次 2 星期学时 2教学目标:了解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标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亚健康的概念、表现、分类及发生亚健康的原因,掌握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种类,了解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及如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了解合理营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1.1.7营养与营养素1.1.8合理营养教学重点:心理健康概述、健康人应具备的标准和条件、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教学难点:心理健康评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设计: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在人体内虽然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机体的结构材料,但它却是人体进行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

维生素概述1、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有两点:●构成酶和辅酶的成分,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正常进行。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2、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水溶性维生素----VC、VB族(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6【吡哆醇】、VB12【钴胺素】)、PP(尼克酸)、叶酸、胆碱、生物素泛酸等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特性比较(一)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功用1、维生素A(视黄醇)(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A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及骨骼发育,●其机制可能是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骨细胞的分化。

(2)维持正常视力●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主要成分,有维持弱光下视力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A,夜间视力减退,暗适应能力降低,导致夜盲症。

(3)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可能影响粘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粘膜的正常结构。

对细胞起粘合和保护作用。

●机体的上皮组织广泛分布在各处,其中包括表皮及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腺体等组织。

●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以引起上皮组织的改变。

如腺体分泌减少,上皮干燥,角化以及增生,最终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干眼病)(4)维生素A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维生素A缺乏引起多种酶活性下降,其中有些是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

●另外,也有人认为维生素A与生殖的关系是与其对生殖器官上皮组织的影响有关。

缺乏时可以影响雄性动物的精索上皮产生精母细胞和雌性动物的胎盘上皮以至于影响胎儿的形成。

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天然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脏中转变为维生素A,所以胡萝卜素又叫维生素A原,其吸收率和生理效能低于维生素A。

●6mg胡萝卜素可转变为1mg维生素A。

(2)来源●维生素A过去以国际单位IU表示,现在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1μg 视黄醇当量(RE)=1μg维生素A,1000IU的维生素A相当于300μg的视黄醇当量。

●中国营养学会在1988年提出的每天视黄醇当量推荐供给量:婴儿为200μgRE,儿童1~3岁分别为300、400及500μgRE,5~10岁为1000μgRE,成人(不分性别)为1000μgRE,乳母为1200μgRE。

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制品和禽蛋等;●胡萝卜素的来源是:有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豌豆苗、辣椒等,以及水果中的柿子、芒果等。

运动员维生素A推荐量•运动员维生素A 需要量,一般训练期2000μgRE,比赛期2000~3000μgRE。

要求视力集中的运动项目,可达5000μg RE。

维生素A过量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每日摄入6500~12000RE达一个月以上时,有可能引起维生素A中毒症状的出现。

●急性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慢性表现为食欲不振、毛发脱落、头痛、耳鸣、复视等。

2、维生素D●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羟菲类化合物,它是钙磷代谢的最重要调节因子之一。

●维生素D的性质及特点●维生素D溶于脂肪与脂溶剂,不溶于水,对酸碱及氧的作用较稳定,对热也稳定,但在酸性环境中加热,则逐渐分解。

●故通常的烹调加工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损失,但脂肪酸则可引起维生素D的破坏。

营养功用●维生素D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它促使骨和软骨骨化和正常生长,与甲状旁腺激素一起防止低钙性手足抽搐症和骨质疏松症,保证维持血钙的正常水平。

●维生素D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增加钙、磷在肠内的吸收和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骨中钙和磷向血液的释放,从而维持血钙正常水平。

●维生素D还可防止氨基酸在通过肾脏时的丢失,缺少维生素D时,尿中的氨基酸排泄量就增加。

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不论成人或儿童每日摄入维生素D为10μg(400国际单位)。

若摄入20μg没有更明显的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当>45μg时对人体可能有毒性危害。

●人体皮肤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VD,一般不需格外补充(除孕妇丶儿童外)。

(2)来源●维生素D在食物中分布不广,含量较多的食物有鱼肝油、肝、蛋黄、乳制品、沙丁鱼等。

●维生素D缺乏时,可患佝偻病或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D过量的表现●长期服用VD过多(每日超过40000国际单位)可致中毒。

●表现为厌食丶便秘丶呕吐丶头痛丶多尿丶心率失常等。

●甚至可引起软组织钙化。

3、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E(vitamin E)是所有具有α-生育酚活性和生育三烯酚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又名生育酚(tocopherol)。

●维生素E的性质及特点●各种生育酚易受氧的破坏,对酸和热稳定。

油脂酸则易使其受破坏。

●维生素E及其酯在体内吸收率仅占摄入量的20%~40%。

●在各种组织中,以肾上腺、脑下垂体、睾丸及血小板等的浓度最高。

●脂肪组织、肝脏,以及肌肉为维生素E最大储存场所。

营养功用(1)抗氧化作用•实验显示,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过氧化作用的损伤,维护了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细胞膜的完整和正常功能,从而与发育、防衰老有密切关系。

(2)改善微循环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使氧的利用率增加,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及冠心病。

(3)抗巨细胞性溶血•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

•低维生素E膳食可引起细胞数量减少以及缩短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可发生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血液的维生素E含量很低。

•临床上维生素E可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

此外,维生素E是辅酶Q合成的辅助因子,也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

(4)预防衰老减少脂褐质的形成,改善皮肤的弹性,使性腺萎缩减轻,提高免疫力。

(5)维护肌肉的正常功能•维生素E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及外周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所必需的,缺乏维生素E将引起肌肉营养不良,肌肉的耗氧量增高和化学成分及功能的改变。

•国外学者报道每公斤体重供给维生素E1毫克,对降低氧债和提高恢复系数都有效。

(6)与生殖功能有关•维生素E与精子生成和繁殖能力有关,但与性激素分泌无关。

•根据对大鼠的试验,当维生素E缺乏时雄鼠睾丸不能生成精子,雌鼠卵不能植入子宫内,胎儿被吸收。

•人的生殖功能是否也需要维生素E,目前尚无可信的证据,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不育症、习惯性流产及早产婴儿的异常情况。

(7)增强免疫功能•动物给予高浓度的维生素E后,可使多种免疫功能增强,包括抗体反应,对传染性细菌的抵抗力,吞噬细胞活性,T细胞的促细胞分裂反应等。

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维生素E的适宜供给量为10~30毫克/日,用于特殊用途不应超过300毫克/日。

●国外学者报道了每公斤体重供给1毫克维生素E对减低氧债和提高恢复系数都有效,并强调进行以耐久力运动为主的训练时,应当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

(2)来源●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为小麦胚芽油100~300毫克/100克;棉仔油60~90毫克/100克;花生油26~36毫克/100克;大豆油10~40毫克/100克。

(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功用1、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thiamine)、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

●缺乏时,可患脚气病。

维生素B1的性质和特点∙硫胺素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加热至120℃仍不分解,在碱性或中性环境中易被氧化而失去活性。

但在碱性条件下不耐高热。

∙硫胺素在小肠上部可被迅速吸收。

吸收后的硫胺素经血液运送至肝脏及其他细胞,经焦磷酸激酶催化成为焦磷酸酯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这是它行使生理功能的活性形式。

A、营养功用(1)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主要从葡萄糖获得能量。

缺乏维生素B1,糖代谢会发生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最大:●初期:健忘,易怒,食欲不振,肢体末端麻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酸痛等多发性周围神经了炎。

●严重:全身功能均受影响,心肌营养代谢失调,机能下降,出现心悸,胸闷和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

称为“脚气病” 。

(2)辅助体内糖代谢∙焦磷酸酯硫胺素(TPP)是脱羧酶和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丙酮酸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经脱羧酶的作用,可转变成乙酰辅酶A,然后再进一步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若缺乏,糖代谢至丙酮酸阶段就不能进一步氧化,从而使代谢发生障碍,造成丙酮酸在体内堆积,降低能量供应,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3)促进能量代谢维生素B1一方面促进糖原在肝脏和肌肉中蓄积,另一方面在需要时又能加速糖原和磷酸肌酸的分解,释放能量,有利于肌肉活动。

(4)加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硫胺素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保护乙酰胆碱免受破坏,并促进其合成。

因此对于促进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等有重要作用。

B、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我国生理学会规定,儿童每日供给量0.4~0.12毫克。

成人每日供给量1.5~1.8毫克。

按热量计算为0.5毫克/1000千卡。

(2)来源•粗粮、豆类、花生、瘦猪肉、肝、肾等均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见表)。

但在碱性环境中易受破坏。

运动员维生素B1的需要量体力运动使体内维生素B1的消耗增加。

运动员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与运动强度、食物中的含量及气温条件有关。

在温度高的条件下运动,缺氧及膳食糖中的摄取量增加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相应提高。

一般认为,在进行极限运动和亚极限运动时,每消耗1000千卡热能,需补充维生素B1约1.2毫克。

2、维生素B2(核黄素)A、营养功用(1)构成辅酶(2)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3)维持眼睛、皮肤、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2是机体中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它们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

黄素蛋白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维生素B2还与体内铁的吸收、贮存和动员有关,若机体中维生素B2不足,则物质代谢紊乱,将表现出多种病症,如唇炎、舌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缺铁性贫血。

B、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维生素B2需要量与蛋白质摄入量有关,生长发育、创伤恢复、妊娠与哺乳期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维生素B2需要量也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