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注意:只作参考,以胡老师发的考题为准)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注意:只作参考,以胡老师发的考题为准)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答案(一)一、简答题答案(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答案: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答案:(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 基本目标之间关系: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答案: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4、产业组织政策答案: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答案: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6、关税措施答案: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口附加税等。

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答案:(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控。

二、辩析题答案(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答案:错。

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答案:对,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政府宏调只是顺应规律,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答案:错。

除了上述绝对周期外,还有增长型周期。

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答案:对。

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才能给过热经济降温,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的一致性答案:对。

经济增长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业充分了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答案:错,充分就业就是使失业率保持在合理的安全指标以内。

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答案:错,进出口贸易及外汇应保持平衡。

三、论述题答题要点(共2题,每题17分,计34分)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答题要点)(1)回答基本概念,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2)市场经济的缺陷所在;(3)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政府宏观调控的看法。

答: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即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1)资源配置市场化;(2)经济主体独立化;(3)市场体系完善化;(4)交易过程规范化;(5)宏观调控间接化;(6)保障制度社会化;(7 )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交流开放化。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市场调控本身具有6个局限性:(1)竞争导致垄断;(2)不能平衡外部效应;(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4)交易信息不对称;(5)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6)实现供求平衡代价太大。

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本身运行所必备的构件,其主要目标有四项(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2)稳定通货;(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政府宏观调控的看法。

(1)对宏观经济走势要预判准确,确保调控方向正确;(2)调控力度适宜,确保调控目标到位;(3)调控政策及使用工具要协调,以经济手段为主;(4)要适时评估调控效果,及时修正。

四点中举例说明一点既可2、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稳定物价(答题要点)(1)对当前物价形势的判断;(2)现阶段通胀成因分析;(3)联系实际如何稳定。

1、对当前物价形势的判断: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一直在上涨,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4%,己越过国际公认的0.5%的警戒线,出现轻度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轻度的通货膨胀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2、现阶段通胀成因分析:现阶段通胀成因是多因素造成的(1)国际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2)我国为刺激经济,发行过量货币,加之连续外贸顺差及热钱的流入,也造成流动性过剩,票子发毛。

(3)以劳动力要素为主的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推升了物价。

(4)需求膨胀,尤其是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投资性需求膨胀带动物价上涨。

(5)炒家屯货居奇的投机行为助推了物价。

3、联系实际如何稳定:(1)政策转型,由原来的双扩张政策转向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稳键的财政政策,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收回过剩的流动性,用稳键的财政政策有保有压调结构。

(2)适度升值人民币,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降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3)增加有效供给,抑制过旺的投资性需求,如商品房限购。

(4)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尤其是对垄断行业的价格听证管理,打击惩罚串通涨价、屯货居奇这些投机行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基尼系数高达0.47,谈谈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答题要点)(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事实认定;(2)对现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程度及性质判断;(3)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事实认定:(1)我国09年基尼系数越过0.47,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收入差距偏大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2)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及行业差距都呈扩大趋势而且还没有出现不再扩大的迹象。

2.对现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程度及性质判断:(1)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并未出现两极分化;(2)收入差距扩大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必然会出一种正常现象,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当国民收入上升到一个临界值,收入差距就会快速缩小;(3)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是在全体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收入增长相对快与慢的差距,而不是绝对收入增长与减少的差距。

3. 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1)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2)制定和强化收入调节政策;(3)健全社会保障政策;(4)加强个人收入管理的法制化。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答案(二)一、简答题答案(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1、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2)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3)宏观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一致;(4)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案:(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

3、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信贷收支平衡;(2)财政收支平衡;(3)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答案:(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3)行政手段;(4)文化道德约束。

应坚持经济手段等间接手段为主。

5、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答案:(1)财政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

6、国际收支答案: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国际资金移动而导致的国际间的资金收支行为。

7、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答案:(1)强调自由竞争,同时强调干预与秩序;(2)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节;(3)注重运用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调控作用。

二、辩析题答案(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目标都实现最优错,四大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优,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果不相互抵消答案:对,如果相互冲突,其调控效果就会相互抵消。

3、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答案:对,政府既是调控主体又是重要市场主体,它可运用自身的市场经济行为来引导其他主体的行为,强化宏调效果。

4、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答案:错。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外在表现,都不利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导致两极分化答案:错,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并未导致两极分化。

6、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对,市场经济要保持合理的失业率,有利于劳力资源合理配置。

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对,市场分配以效率为主,政府分配以公平为主。

三、论述题答题要点1、现阶段我国就业一方面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答题要点)(1)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2)出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因;(3)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4)联系本省本市本县(区)实际讲一个观点即可。

1、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1)现阶段我国步入金融危机过后的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高涨时期,整体上就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2)招工难最早从沿海出现逐步向内陆推进,主要是缺蓝领熟练工和技工;(3)大学生就业难也是现在就业市场的一个事实,而且与招工难同时并存,形成现阶段所特有结构性矛盾。

(4)但长期看,充分就业始终会是我国政府要面对的民生难题。

2、出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因:(1)内陆在金融危机过后快速发展,创造出很多就业岗位,内陆打工者不出省就可找到工作,加剧了沿海地区招工难;(2)我国人口就业已出现刘易斯拐点,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人口增速快速下降,加剧了招工难;(3)适龄劳动力进入大学及各类成人学校学习,后向延缓了就业时间,减少蓝领熟练工及技工的供给;(4)大学连续很多年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供给,而同时培养的质量没有同步提升,专业老套适应不了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5)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转变,加剧了其找工作难。

3、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1)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换档升级,逐步向内陆转移或淘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力,发展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2)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对职业、技工培训的投入,培训大批熟练产业蓝领和技工;(3)对大学扩招进行反思,由重数量规摸扩招办学转向重质量及满足市场需求的办学,压缩部分没有市场需求的老专业招生,扩大市场供不应求的新兴专业的招生;(4)以大学生为主的就业群体要适应市场需要,转变专业学习及就业的老观念,树立满足市场需要就是专业学习及就业的价值所在的新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