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期六校联考期末试题八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殷红/殷切接济/济南斑斓/斑驳风雪载途/三年五载B.衰减/蓑衣追溯/朔方镂空/丝缕伎俩/技术C.磐石/馨香藻井/烦躁愧怍/作用惊骇/刻苦D.奔丧/丧命连翘/翘首积累/劳累惟妙惟肖/姓肖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重峦叠嶂转弯抹角天衣无缝物竞天择 B. 荡然无存因地治宜长途跋涉巧妙绝轮 C. 草长鹰飞相安无事穷愁缭倒微不足道 D. 雅俗之别五彩斑澜气息奄奄哀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帅里皮加盟中超联赛,中国体坛为之一震,对中国足球而言是件好事。
B.餐桌上美不胜收的饭菜,让采风团成员们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C.正是您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传奇。
D.在越野障碍技巧赛上,摩托车飞跃巨石如履平地。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叙事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6.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3分)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潮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仍然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
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7.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黄沙,黄沙,漫漫的黄沙,无垠的黄沙,让人寸步难行。
干渴,干渴,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突然,大漠深处,天际升起一轮新月,闪现宝石般的蓝光。
――呀!月牙泉!绮丽的月牙泉,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
沙鸣是你的歌,云飞是你的舞。
你澄澈的胸怀里,一半蓝天,一半黄沙。
芳草、繁花、驼影、亭阁,你把塞北江南的美景,绘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流淌着生命韵律的画! A. 文段开头运用反复,强调了黄沙的无边无垠,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了无比的困难。
B. 文段中“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人们干渴至极。
C. 文段中“你是一朵烂漫的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泉对荒野的装点作用。
D. 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亭阁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塞北江南富有生机的独特美景。
8.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2分)人民网10月7日电本网综合消息,国庆长假今日将结束,受探亲、旅游和学生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高速公路今天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地高速或再现拥堵。
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测,7日全国公路返程高峰将从10时开始,有可能持续到晚上21时。
6日路网运行压力较大的路段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车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汇和连接线的交通流量将持续高位运行,交管部门采取有效的疏通措施,将是道路通畅的关键。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分)9.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同味无穷,拍案叫绝。
例如:《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短评。
(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4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骆驼祥子》: 10.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
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6分)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5分)(一)古诗文积累11.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 ⑴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⑵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⑸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⑹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诗句是,。
⑺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
请写出本期学过的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2-16题(15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2.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⑴或王命急宣()⑵虽乘奔御风()⑶既而渐近()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4.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有何间焉。
(参与) 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
(面积) 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平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6.填空。
(3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______、色、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
(20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
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
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
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
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
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
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
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
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
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
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 (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
”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
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
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链接四: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
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