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兼顾效率与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教学设计王先军2010-9-30 14:40:00《兼顾效率与公平》教学设计青岛第六中学王先军【本框主要内容】本框“兼顾效率与公平”包括两目,第一目“效率与公平”首先介绍什么是效率,并介绍了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接着介绍什么是公平,并告诉我们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在第二目“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首先介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介绍我国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为什么要兼顾公平;最后,教材的重点是谈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让学生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的内在原则,以及怎样在实践中实现这一原则。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并且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人士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探讨两者的有机统一起来的办法,能够认识两者统一的社会意义。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入实例法、辩论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flash《走进新时代》,创设课前情境。

导入新课:改革开放,效率优先,使我们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但不能否认,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比较突出。

那么,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追求效率?为什么又要兼顾公平?公平和效率的又关系如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新授:首先我们来演绎一则来自生活中的故事……太平洋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他们的招聘要求和报酬方式是这样的。

(出示幻灯片……)招聘启事1:太平洋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

招聘启事2:太平洋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A店:30元/天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对比招聘启事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方式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设问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阐述理由: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板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更多的学习软件。

教师抓住学生所说的“工作效率”,进行设问:什么是效率?一、效率与公平学生回答: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也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设问2: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出示幻灯片)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当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相挂钩时。

如果说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就是效率问题。

过渡引导:材料展示你选择在B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到以下情况: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你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

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

你认为这公平吗?想要判断这是否公平,就要弄清楚什么叫“公平”?3.公平的含义:讨论:两种观点(幻灯片展示)观点1:公平就是平均主义。

观点2:讲公平就不允许差异存在。

思考:坚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学生看书后讨论并思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总结:(1)“人人平均,否认差别不是公平”。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实际上是不公平。

(2)讲公平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

a.就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说没有一定的收入差距是不现实的。

b.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但收入差距是有限度的,限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用图表总结后,幻灯片展示“公平”的含义并简要介绍“基尼系数”。

)4、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a.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b.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如何把蛋糕分得均匀的问题就是公平问题。

过渡引导: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两大目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怎样才能把“蛋糕”做的又大,切的又均匀呢?下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目题: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播放flash《震撼》……您将要看到的是一组组使人动容的画面,虽然我很希望它们是虚构的,但它确确实实真实地发生在这个世间,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刚才令我们震撼的严重贫富差距问题。

围绕这些现象,一些人展开了争论: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还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

咱们同学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正方辩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反方辩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先分正方、反方,再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意见。

)正方──要求能够体现出以下观点: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效率优先利大于弊;(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够带动他人共同富裕。

反方──要求能够体现出以下观点:(1)公平是效率的前提;(2)注重公平利大于弊;(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能带动共同富裕。

教师总结辩论赛情况:今天的辩论双方势均力敌,精彩纷呈。

(一),正方冷静沉着,反方针锋相对。

正方用论据告诉我们在急需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的时期,的确要坚持效率优先,把蛋糕做大;反方则充分证明了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今天,应加大公平的分量, 把蛋糕分好。

双方的辩论从不同的方面分别强调效率和公平的重要性,这正体现了二者的对立性。

(二),不难发现,双方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理解的都比较深刻透彻,双方的精彩辩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是从二者的关系方面对各自的观点进行了论证,这也恰恰证明了效率和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具有统一性。

让学生归结出: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幻灯片):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对立性: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过渡引导:通过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探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出示幻灯片)(1)为什么要体现“效率优先”?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事实胜于雄辩,相信下面的一组数字会引起大家的再一次震撼。

(幻灯片显示材料)以数倍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这样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竭泽而鱼的做法,大到国家、企业,小到我们个人,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都应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为什么要体现“兼顾公平”?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缺陷”,就是竞争机制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会带来分配差距扩大,而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人民的期待,更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

那么应该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呢?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已高瞻远瞩地提出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了。

出示两店的发展状况材料(幻灯片),演绎生活中的故事(三)——关注A店、B店的发展状况A店:由于实行固定工资(30元/天),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经济效益差,最终破产倒闭。

B店:由于在分配上实行了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方式(底薪15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提取10元佣金。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几年后B店老板已拥有个人资产600万元。

设问:1. B店老板先富了起来,得益于国家的什么政策?(1)学生回答: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在坚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老师强调:共同富裕、同步富裕、部分先富的关系。

(3)让学生举例:(部分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老师补充:个人如——王廷江(临沂市罗庄镇沈泉庄村党支部书记——白瓷厂);地区如——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继上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拉动中部崛起。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

2. 先富起来的B店老板面对贫富差距的现状应该如何去做?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在创业致富的同时,应该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