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坡六斗渠下河排水口(W7301 ~W7313)污水治理方案一、概述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013年苏坡六斗渠下河排水口(W7301 ~ W7313)污水治理方案1.2项目位置项目位置:成都市武侯区1.3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成都市武侯区统筹城乡工作局图1.1本工程地理位置图2.设计依据及范围2.1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成都市武侯区统筹城乡工作局委托我院进行本项目方案设计的委托书;(2)《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3)《关于武侯区2012年黄堰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工程立项的函》;(4)《成都市2012年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成环治办【2012】21号);(5)《2012年中心城区下河口排污治理工作第三次联络员会会议纪要》(成雨污阅【2012】6号);(6)河道现状1:500带状地形图;(7)《2012年黄堰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及专家评审会议纪要;(8)《成都市主城区排水规划》(2005.12)。
(9)地形实测资料(10)武侯区河道排污口调查资料2.2设计范围本项目设计范围为成都市武侯区苏坡六斗渠的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
苏坡六斗渠起点接苏坡支渠,终点接二道河,设计总长度约2.1km,河道宽度约2.0~3.0米。
现状苏坡六斗渠河堤已基本按规划形成,部分已覆盖为暗沟,全线河道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且现场实测共有13个排污口(排污口编号为W7301~ W7313),排污口埋深基本为1米左右,当地居民产生的污废水直接排入苏坡六斗渠,对水质产生严重污染。
3.项目背景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提出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要求,2012年5月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环保重点工作及贯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对国务院的意见进行了实施安排,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和加强重点小流域和湖库污染综合治理的工作,文中更明确表示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
根据上述文件和精神要求,成都市政府相继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2012年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及目标分解方案》,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
成都市武侯区位于中心城区南面,因蜚声中外的武侯祠坐落于区内而得名,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建立的新城区,被国务院定位为高科技文化区。
近十年来,随着武侯区城区范围扩大,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区内43条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三环外的总计32条相关河流由于市政排水设施薄弱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河流水质为劣Ⅴ类,部分河道黑臭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武侯区和成都市的生态环境。
《成都市2012年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及目标分解方案》中明确提出需对相关河道进行专项治理工作。
4.河道沿线现状概况拟建河道沿线地势较为平坦,主要以耕地、农房、小区居民房等为主。
5. 项目条件5.1自然条件5.1.1地理位置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º54’~104º53’和北纬30º05’~31º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成都市武侯区位于蓉城锦江之南,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建立的新城区,因境内蜚声中外的武侯祠而得名,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
5.1.2气象成都地区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主导风向为NNE风向,常年平均风速1.2m/s,最大风速28m/s,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
年降水量1000mm 左右,最大日降水量195.2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多年平均气温16.2°C, 极端最高气温38.3°C, 极端最低气温-5.9°C。
5.1.3水文经过武侯区的大小河流共有43条,其中三环内主要有清水河、肖家河和高攀河等8条河流,三环外主要有江安河、黄堰河、三吏堰、苏坡六斗渠和其它相关联共计35条河道。
5.1.4地质概况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5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45公里,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路段区属稳定场地。
从区域上看,工作区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拗陷。
属扬子准地台中的四级构造。
成都拗陷与成都平原分布基本一致,系走向N30°~40°E,西陡东缓,不对称的向斜断陷盆地,北起安县,南抵名山,西以龙门山前、东以龙泉山为界。
“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相对下降,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松散地层,不整合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之上。
据历史地震调查,拟建场区尚未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历史记载与证据,已有地震反应,均为周围地震波及所致。
如叠溪、松潘、平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中的强震,波及到工作区,烈度在7度左右。
综上,工作区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壳稳定区。
5.2流域现状现状苏坡六斗渠河堤已基本按规划形成,部分已覆盖为暗沟,全线河道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且现场实测共有13个排污口,排污口埋深基本为1米左右,当地居民产生的污废水直接排入苏坡六斗渠,对水质产生严重污染,其多个监测断面显示为劣Ⅴ类水,严重影响了周围居住环境。
图2-1 河道现状图5.3预期效果经过此次整治,能够达到以下预期效果:河道泥沙淤积得到清除,水质明显改善,两岸修建堤防,水环境优雅,为市民休息娱乐提供场所,大大提高区域形象。
图2-2 整治后效果图二、下河排水口治理工程本次对苏坡六斗渠做临时截污,现场实测共有13个排污口,排污口基本位于苏坡六斗渠左岸(东侧)深度基本为现状地面以下1米,排污口规模较小,当地居民产生的污废水直接排入苏坡六斗渠,对水质产生严重污染。
本次设计在河道右岸(西侧)道路下修建截污管道,收集居民生活污废水后,统一排入与本河道相交的武青路已建污水管中,河道深约为1.0~1.5米,本次沿路布设截污管覆土约为1.5~2.0米,用户排污口均可在不设倒虹的情况下,直接接入截污主管中。
经过本次截污,基本能将现场实测排污口逐一治理。
1.总体设计思路1.1流域整治、区域规划根据本项目附近相关的河流分布、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分区、流域环境容量,从区域性、系统性出发,从流域范围全面统筹安排,以保护水资源、提高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力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2综合整治、相互协调本项目截污工程设计是在河道综合整治下的截污设计,是解决自身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截污工程设施及系统应在总体规划方案的指导下,与其它专项规划进行全面密切协调,与相邻道路的排水工程、河道截污工程设计紧密衔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与其它各市政管线在空间上便于平面协调和竖向综合。
1.3方便可行、安全可靠污水系统的布局要便于适应规划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时序安排,污水系统要技术可行、便于施工;污水系统要经济适用,节省投资;污水系统要通畅、安全、可靠,并要便于维护管理。
1.4低碳生态,节能减排截污管道尽量按重力流布局,避免设置提升泵站,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1.5近远期结合、永临结合根据设计思路,对于非建设区段排水管道设计采用近期和远期结合,永久设施和临时措施结合的原则。
2.设计原则1、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达到保护环境、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及旅游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目的。
2、根据现状情况和发展情况,结合远期规划做到工程科学合理,既适应现状排水情况又可适应远期发展状况。
3、结合地形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优势,尽量减小工程投资,经济合理。
4、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设计采用规范(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修订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9)《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10)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1年版)》4.设计标准4.1污水管道设计流量根据成都市的特点,在确定城市总污水量之后,为方便下一阶段片区污水规划方案的编制及污水管道的设计建设,通常采用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的方式以确定服务某片区的污水管管径及坡度。
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污水管道规划可参考采用单位面积定额法确定流量(最高日最高时),按下表计算:成都市主城区污水管网规划面积定额一览表规划年限(年) 规划层次建设密度管网规划面积定额(升/秒.公顷)综合排水定额(升/人.日)2020二环路以内85% 1.4 490 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80% 1.3 490 三环路至绕城高速之间41% 1.2 490 周边组团 1.1 400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三环路至绕城高速之间,因此将单位面积定额确定为1.2升/秒.公顷。
4.2其他设计参数1)污水管道最大充满度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见下表: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 0.55350~450 0.65500~900 0.70≥10000.752)排水管道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0m/s;钢筋砼管道为5.0m/s;塑料管道为8.0m/s。
其中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经过试验验证可适当提高。
3)排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