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宋代赵州宋氏家族盛衰原因初探

关于宋代赵州宋氏家族盛衰原因初探

关于宋代赵州宋氏家族盛衰原因初

论文摘要赵州宋氏家族从北宋前期
开始崛起,历经三、四代的较为昌盛的时期,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其兴盛时间较短,只有50来年的光景,具有宋代家族忽兴骤衰
的一般特征。

宋氏家族盛衰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同当时宋代的政治、经济、战争环境以及重文政策密切相关。

同当时的大多数家族一样,赵州(今河
北赵县)宋氏家族也是通过科举兴家。

宋绶
在真宗大中祥符初年被赐予进士出身,实为家族发达之始。

宋绶在仕途上较为顺利,终于位居执政,为宋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他在文学、史学方面很有成就,奠定了以儒学传家的家风。

宋绶的两个儿子敏求、敏修,相继考中进士,虽然在仕途上未能赶得上其父亲,然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过了宋绶,并进一步将家族的文学传统发扬光大,受到当时士大夫的高度称赞。

时人将宋氏家族与
钜野晁氏家族相提并论:“宋兴五十载,至咸平、景德中,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氏。

二氏者,天下甲门也。

”这是宋氏家族最为风光的时候。

到宋敏求的子孙辈,他们大都凭借父祖辈的恩荫步入仕途,中科举者更加少见,并且仕宦上大不如前,多为中下级官吏。

元符年间,宋氏家族藏书的焚毁,更是为家族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从宋敏求的儿子辈时,宋氏家族就已经开始衰落。

宋辉是南北宋之交的有望振兴宋氏家族的关键人物,但他为官口碑不佳,其名声甚至给宋氏家族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靖康之乱以后,家族支系分散,尽管有中进士者,但也没有显达的,而且在文化上的造诣也不如前辈那样光彩
照人,这时宋氏家族彻底衰落。

宋驹以后,宋氏家族再也没有闻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赵州宋氏家族从北宋宋绶开始算起,绵延至南宋,历时将近200年,其兴盛期只有短短的50多年,衰落的时间长达100多年,至南宋宁宗末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不见有人列籍仕版,甚至没有该家族成员活
动的记载。

一、宋氏家族得以维系的原因
1、荫补做官
荫补,又称为“恩荫”、“任子”、“门荫”、“世赏”等,是朝廷根据官员职位、官阶的高低而授给其子弟、亲属、门客以相应的官衔和差遣的制度。

宋代是荫补制度最为泛滥的时期,荫补名目繁多,如郊祀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转官荫补等等,宋代多数七品以上官员均享有荫补权,尤其是宰辅等高级官员可补数十人之多。

荫补制度最大的受惠者是宰辅,他们在职期间乃至去职以后,子弟、亲属都从这项制度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宋代的入仕途径最主要的便是科举和荫补,而在宋代官僚中,荫补入仕者占大多数,据张希清先生估算,宋代平均每年由各种恩荫补官者平均不下500人,比科举每年平均取士约361人的数目大得多。

宋代重视科举出身人,大多数家族是以科举起家,家族成员通过不断参加科考中举做官进而得以显达,维护作为官僚世家的地
位,但其他因素如恩荫、婚姻关系等等在维系家族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宋代既有一些显着的科举家族,如河南吕氏、东平梁氏、钜野晁氏家族,这些家族中先后有几十位中进士,做高官;也有一些进士较少的家族,如管城毕氏、河内向氏等家族,这些家族中曾出现过宰相等高官,并为子孙的恩荫打下了基础,虽然也有进士,但并非代代中举,子孙凭借祖先的余泽而代代步入仕途,却也能绵延几十年乃至百年之久。

以恩荫来维系的家族可以说是宋代大多数家族的一
个特征,宋代赵州宋氏家族正是这样家族的代表,宋绶是以科举兴家,官位最高,位至副宰相,从而为子孙后代恩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宋氏家族通过科举入仕者非常有限,据现有资料统计,该家族中只有第三代宋绶,第四代宋敏求兄弟三人,第七代宋坼,第九代宋驹中进士,只有六人而已。

整个两宋时期,宋氏家族的成员差不多都是通过恩荫步入仕途的。

2、家中丰富的藏书是其得以维系的文
化保障
赵州宋氏家族作为一个藏书世家而着
称于世。

宋代延续二世以上的藏书家庭绝大部分是仕宦之家,如新喻刘氏、钜野晁氏、明州史氏等都是宋代着名的仕宦大族。

丰富的藏书不仅为家族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为子孙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使得大多数藏书世家的成员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得以维持儒学家风和门风。

如钜野晁氏自晁迥以下,以翰墨为业者连续六七世,不但藏书之富为世人所称道,而且“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

”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要归功于其家族中丰富的藏书。

“自王文献、李文正、毕文简、赵文定四三公,富有九氏百流之书,而晁氏尤瑰富闳溢,所藏至二万卷。

故其子孙粹掌励志,错综而藻绩之,皆以文学显名当世。

”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新喻刘氏家族。

自刘氏家族的开创者刘式死后,夫人陈氏聚家中藏书于一室,名曰“墨庄”,教五个儿子晨夕苦读之,后皆相继考中进士,以经史之学见重于士大夫。

赵州宋氏家族也是一个有名的藏书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