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加强理论学习。定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理论,用以指导课题的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经验。立足课堂,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召集课题组成员汇报实验情况,交流方法、心得,总结经验,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发展。提供课题组的老师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也经常邀请课题专家来校指导,确保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健全研究制度。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确定研究计划、
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做到期初有研究计划,期中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期末有阶段课题小结。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周星期三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教师怎样的教学才具有效性或无效性?关于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和减少的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或减少无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2)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其一言一行为整个教学流程顺利、成功推进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改善研究主要从细节出发进行把握。
(2)、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其一言一行为整个教学流程顺利、成功推进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改善研究主要从细节出发进行把握。
(3)、有效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教学的措
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教学素质的提高。
3、促使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内容
(1)、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教师怎样的教学才具有效性或无效性?关于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和减少的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或减少无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它是一套策略。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并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能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学生要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③阶段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④阶段负责人:赵研冬
(二)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为辅。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我校从2010年酝酿,2010年下半年开始规划设计,2012年5月正式组织实施,这期间作为课题主持人,我主持的东疏镇“十一五”规划课题,参与实施的宁阳县“十一五”重点课题与2011年均已结题,其中宁阳县“十一五”重点课题被专家评价为优秀,两年来课题组在对新课程衔接教学现状及相关理论作了较为丰富的前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反思等工作,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改革实践,并发表了相关文章。同时还有一批热心科研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回顾两年探索,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大方面: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
1、书面材料:《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预期完成时间2011.12
③阶段研究成果: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进行开题报告。
④阶段负责人:徐丙新
2、达成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5年7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教学模式,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②阶段研究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听评课活动,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互交流。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
2、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可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TJK2012G0105
课 题 名 称《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研冬
所 在 单 位宁阳县东疏镇赵茂完全小学
填 表 日 期2012.6
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1年11月
开题时间:2012年7月6日
开题地点:宁阳县景秀宾馆北楼会议室
当前,广大的数学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更加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透射出了放任与浮躁。究竟热闹的学具操作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有多大提升?精美的课件对学生思维空间又开阔了多少……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农村的课堂教学约有71.8%的信息量属无效无用,且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在有学生生命个体参与的、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中,其实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效率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方法和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1、准备开题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实际,确定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课题。明确进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重要意义。
②阶段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组建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主持人:尚延亮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王营、许兴亮、李富学、高智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广泛介绍,孔启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和研究的具体内容。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③阶段研究成果:教学实践的随笔,经验论文,学生实践活动作业,及相关调查研究材料。
④阶段负责人:赵研冬、刘鹏、范满
3、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①阶段达成目标: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
②阶段研究内容:对撰写的教学反思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准备结题工作,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签定和验收。
2、随堂听课,评价有效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预期完成时间2015.6
3、展示个人主页,呈现有效教学研究的过程材料,反思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预期完成时间2015.12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教办或学校)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本次规划课题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他研究条件。
盖章
年月日
六、县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县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
年月日
(3)有效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教学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教学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广泛介绍,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吴刚平、刘良华两位教授在《校本教学研究》一书中,对有效教学与“中国教学传统的源流”以及“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关系作了细致的阐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