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检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
这一过程表明()①人们可以根据已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们可以能动地运用因果关系③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④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创造必要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200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革命历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尽管新事物开始时比较弱小,不如旧事物强大,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要战胜旧事物,据此回答4~5题。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著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8、下列成语与“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9、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这反映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10、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12、科普网2009年5月7日发表文章称,太阳表面出现的黑子群引发的地球磁暴现象造成一些地方卫星通讯、地面电信的中断。
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的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C.矛盾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13、2008年京沪高铁全面投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小时, 京沪直达只需5小时。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4、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改动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1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16.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17、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18、(2010江苏卷)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流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6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2010安徽卷)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010北京)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22、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201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24、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5、(2009)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6、(20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7、(2009四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