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

中考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

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题型一情境渲染型解题策略首先粗略阅读“信息”,看提问与信息有无联系,其实信息只是起到一种渲染题目的效果,对解题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题型对考生心理素质是一种考验,考点仍旧是课本中的知识,解题时完全可以不要理会“新信息”,按照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1】“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年底前发射。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同样由长三甲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藏,如铝、钛和铁等金属,硅、氧等非金属,以及大量的核能源材料3He。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很活泼,所以铝制品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C.铝和铁常温下都可在浓HNO3中钝化D. 3He与4He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膜保护层,所以铝制品能稳定存在,A错;硅的原子半径比铝小,B错;3He、4He互为同位素,D错,故选C。

答案:C【技巧点拨】本题新情境描述与解题没有联系,此信息只起到一种渲染作用,这种题型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影响比较大,一看情境就觉得没学过,从而无法冷静思考问题。

其实仔细分析如同将题干换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与金属性质、冶炼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关,一百多年前,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一的铝还是贵族人家的收藏品,但现在的铝制品已是平常百姓家必备生活品,这主要得益于电解法冶炼铝技术的发明。

Ⅰ.现代工业在1273 K温度下电解熔融氧化铝(熔点2323 K)与冰晶石( Na3AlF6 ) 的混合物可得到金属铝与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Al2O3法制取铝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2)在生产过程中电解池的阳极材料石墨要定期补充以弥补被消耗掉的部分,用必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石墨被消耗的原因。

Ⅱ.为使铝制品经久耐用,现代工业生产中常对铝制品进行氧化膜加厚处理,其中电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某厂以铝制品、铁作电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通电后在铝制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形成一层Al(OH)3薄膜,该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一些小孔,电流从小孔通过并产生热量使Al(OH)3分解从而在铝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1)铝制品表面由Al转化为Al(OH)3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2)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解析】Ⅰ.题干所描述的文字信息只能起到知识介绍的作用,对于解题没有任何意义,不要被这些知识“唬住”了,根据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电解时电解液中的O2- 在阳极上放电生成O2,氧气氧化了石墨。

Ⅱ.在氧化膜加厚处理方法中只需要抓住“铝制品、铁作电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在铝制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形成一层Al(OH)3薄膜”这些信息即可,至于“存在一些小孔”等只能起到知识介绍作用,根据中学已有知识,铝制品应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的Al3+遇电解液中的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CO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均具有两性,溶液pH过大或过小都可使其溶解。

答案:Ⅰ.(1)2Al2O3 (熔融)电解4Al+3O2↑(2)2O2- - 4e- === O2 ↑、 O2 +C △CO2Ⅱ.(1) Al+3HCO3- - 3e- === Al(OH)3↓+3CO2↑或 Al - 3e - === Al3+ 、Al3+ +3HCO3- === Al(OH)3↓+ 3CO2↑(2)Al2O3 、Al(OH)3 均是两性物质,pH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它们溶解【方法探究】解答创新信息题,其根本还是要求考生把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本题中“电极被氧化”、“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双水解”、“氢氧化铝分解”等知识点均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该题只不过利用新信息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对考生进行考查。

题型二情境有效型解题策略这种类型的题目信息中隐含重要的解题依据,对解题的作用非常大。

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信息,找出有效信息与哪些考点有关,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是Al2H6,它的熔点为150 ℃,燃烧热极高。

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组成为Al n H2n +2的物质(n为正整数)B.Al2H6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Al2H6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D.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推进剂【解析】题干中的“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是Al2H6,它的熔点为150 ℃,燃烧热极高,球棍模型”均是有效信息,为解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抓住“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是Al2H6”,借助有机化学中“最简单烷烃”等思维方式,可以推测A项正确;抓住“它的熔点为150 ℃”推测B项正确;抓住“燃烧热极高”推测D项正确;根据“球棍模型”易知H不具有8电子结构。

答案:C【技巧点拨】本题新情境描述与解题有必然的联系,解答此类题型,就是抓住题干中信息与哪些已有知识可以挂钩,再根据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4】人体的衰老就是一种氧化的过程,抗氧化食品也称为防衰老食品。

添加虾青素(C40H52O4)的食品,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的食品,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目前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虾青素推断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虾青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虾青素分子中可能含有16个碳碳双键 D.虾青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解析】本题是一道提供素材考查考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试题。

虾青素分子式为C40H52O4,不可能是高分子,根据不饱和度计算最多只含有15个碳碳双键。

解答此题要读懂“人体的衰老就是一种氧化的过程,抗氧化食品也称为防衰老食品”,理解“抗氧化性”概念,这是课本中没有的定义,要求考生“现学现卖”,抓住抗氧化性就是该物质很容易被氧化,从而保护人体内的物质不被氧化,这种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D【技巧点拨】本题新情境描述与解题有必然的联系,解答此类题型,要读懂题干给出的信息,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进行运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阅读与分析能力,这种题目注重能力考查,只有跳出题海,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该类问题。

题型三情境综合型解题策略该类题型信息量较大,考查点较多,解决该类题型方法:①读懂信息,理清思路,不要贪快,没有读懂题目就急于答题;②挖掘情境中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③结合问题,找出解题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5】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①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②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用稀硫酸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晶体KMnO4;③将滤出的二氧化锰投入步骤①中。

请回答:(1)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步骤③的目的是。

(2)KClO3、KMnO4、MnO2都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氧化剂,已知:KClO3 + HCl KCl+Cl2 + H2OKMnO4 + HCl KCl+Cl2 + MnCl2 + H2O若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氯气的质量之比为。

A.1∶1∶1 B.2 ∶5 ∶5 C.6∶5∶2 D.5∶5∶2(3)11.6 g软锰矿(MnO2质量分数为75%,杂质不含锰元素)通过上述方法理论上最多制取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4)取19.80 g FeC2O4· nH2O(草酸亚铁晶体)溶于稀硫酸中,用0.400 0 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50.00 mL(该反应还原产物只有Mn2+ ,氧化产物只有Fe3+,CO2 ),n = 。

【解析】本题以化工生产原理为载体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

(1)步骤①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②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KMnO4+ 2H2SO4=== 2KMnO4 + MnO2 + 2H2O + 2K2SO4,可以改写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生成的二氧化锰又投入步骤①中作反应物,提高MnO2的利用率。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氯酸钾制备氯气时,有一部分氯气是氯酸钾的还原产物,计算时应除去,所以,生成的氧化产物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5∶2 。

(3)n(MnO2)=11.6 g×75%÷87 g·mol-1 =0.1 mol , MnO2KMnO4 ,m(KMnO4)=0.1 mol ×158 g/mol=15.8 g。

(4)MnO4- Mn2+ ,1 mol MnO4- 得到5 mol电子,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50.00×10-3 L ×0.400 0 mol/L×5=0.3 mol,那么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也为0.3 mol。

FeC2O4 Fe3+ +2CO2 ,1 mol FeC2O4失去电子为3 mol,所以,参加反应的草酸亚铁晶体的物质的量:n(FeC2O4· nH2O)=0.3 mol/3=0.1 mol,M((FeC2O4· nH2O)=19.80 g/0.1 mol =198.0 g/mol,n=(198-56-88)/18=3。

答案:(1)3MnO42- + 4H+ === MnO2 +MnO4- + 2H2O 提高二氧化锰的利用率或将二氧化锰全部转化成高锰酸钾(2)D (3)15.8 g (4) 3【误点警示】 (1)混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第(1)小题中多写出ClO3- + 3MnO2 +6OH - 3MnO42- + Cl- + 3H2O ,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2)审题错误,仅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将氧化产物氯气等同于生成的氯气,得出6∶5∶2的错误答案。

(3)不能全面考虑生产过程,只根据步骤②发生的反应计算:3MnO2 ~3MnO42-~ 2KMnO4,得出错误答案:15.8 g×2/3≈10.5 g。

(4)漏算铁元素化合价变化,得出M = 132 g/mol。

题型四模仿迁移型解题策略该类题型解题方法:①反复揣摩信息,从中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②根据已有知识规律,迁移解决新问题,这一类题型往往设有“陷阱”,所以要注意思维灵 活性。

【6】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 === C键发生断裂,RCH === CHR′可以氧化成RCHO和R′CH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