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1.摘要:(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也是公司利益最终所有者和风险承担者,这就决定了公司股东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分散且不均等,于是就形成了多数股东(控股股东、大股东)与少数股东(非控股股东、小股东)之分,大股东可以利用资本多数决制度,在股东大会上充分行使其股东权利,甚至可以“合法”将公司权利和利益分配向有利于自己一方倾斜,相对应的中小股东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如得不到现行法律制度有效而充分保障,则有悖于法律制度本身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资本多数决制度的重新认识,有利于我们对导致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害原因的深入探究。
从经济效益来衡量,资本多数决制度无疑是有效的,那怕这种制度遭到滥用时。
但法律价值目标应当是双重的,即正义与效益兼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我们应首先选择正义。
我国中小股东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非常普遍,这除了资本多数决制度本身的原因外,还与我国股份结构的特殊性有关。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规定是相当薄弱的,实践中,中小股东又难以依据现行《公司法》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护。
中小股东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而现行法律制度本身又有疏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正是本文所要重点探讨的部分。
作为一种法律对策,我们应当且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且有效的少数股东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法律制度体系。
对中小股东权益保障,可通过对大股东权力的限制或义务的增加,或赋予少数股东法定的特殊权利的途径来解决。
本文认为,应通过设置以下具体的法律制度实现。
首先,赋予中小股东特定的权利,通过这些权利的行使达到制衡大股东滥用权利的目的。
这些权利包括股东提案权、临时股东会召集权、委托投票权、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申请权等。
对上述权利,《公司法》有相关规定,但因缺乏具体实施的保障,必将导致权利落空。
本文认为应借鉴国外经验,将法律规定具体化。
其次,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限制,并赋予忠实义务。
主要是对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表决权的限制,设立累积投票制度,增加大股东的忠实义务。
《公司法》对大股东表决权的限制应参照国外立法经验,使之内容明确,便于实际操作。
第三,对公司管理层权力进行制衡。
为防止和减弱“内部人管理”的影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和赋予董事注意义务。
第四,通过股东代表诉讼,赋予中小股东司法救济的途径。
)摘要:(现代公司制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权利设计和制度安排是以资本为中心展开的,这就要求贯彻资本多数决原则。
该原则对平衡股东间的利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该原则在公司的实际运行中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反而为大股东谋求个人利益、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合法”的手段。
当前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我国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现状及受侵害的原因,并探析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在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学说和司法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公司法》的精神,探讨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途径,提高我国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