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制剂设计
---------------薄荷油胶囊
中药分析1班 0944920 俞苏岚
前言
薄荷油系从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 localyx Briq. ) 中提取的挥发油。
该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在我国广布于南北各省。
[1]
薄荷油外用于头痛、肌痛、神经痛、牙痛、口腔粘膜炎、风湿病症、痉痒和尊麻疹。
也可用作抗菌和抗病毒剂, 以及驱蚊剂。
作为吸入剂, 薄荷油可用作芳香剂, 治疗感冒和咳嗽。
民间用于恶心、呕吐、早晨恶心和呕吐、呼吸道感染、痛经、消化不良、晕船、腹泻和痉挛。
在药物、食品和饮料中, 薄荷油是一常用的调味剂。
在肥皂和化妆品制造中, 薄荷油可用作芳香成分。
[2]
薄荷油在制剂生产( 如片剂、口胶剂等) 及贮存过程中易挥发散失。
用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把薄荷制成微囊, 不仅能避免其挥发散失, 还具有延缓释药、增加药物稳定性, 隔绝配任禁忌、变液体为固体的特点[3] 。
经查看多篇文献,参考比较简单合理的方法设计本实验,研究近期比较热门的薄荷油微囊制成胶囊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
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槽,高速组织捣碎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循环水式真空泵,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载玻片,圆底烧瓶,蒸馏管,空胶囊。
试剂:薄荷油,冰乙酸,甲醛,氢氧化钠,苏丹红,阿拉伯胶,明胶,无水乙醚。
制剂处方
薄荷油 2.5g
阿拉伯胶 2.5g
明胶 2.5g
37%甲醛 2.5ml
10%醋酸溶液适量
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
实验方法
(1)明胶溶液的制备称取明胶2.5g,用60℃蒸馏水50ml浸泡待膨胀后,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微热),即得。
(2)薄荷油乳的制备将阿拉伯胶2.5g溶于少量60℃蒸馏水中,加入薄荷油2.5g,置干燥乳钵内,迅速朝同一方向用力充分研匀、(或置组织捣碎机内)乳化1-2分钟,加入上述在50℃预热的明胶溶液,充分搅拌混匀即得。
(3)微囊的制备将薄荷油乳置于500ml烧杯中,在50℃恒温水浴上搅拌,滴加10%醋酸液调Ph4.1,此时显微镜下观察至微囊形成,加入40℃蒸馏水200ml,取出烧杯,不停搅拌至35℃左右,置冰浴中搅拌冷却至10℃以下,加入37%甲醛溶液1.25ml(以蒸馏水1.25ml)稀释,搅拌15分钟,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pH8~9,继续搅拌冷却30分钟,除去上面悬浮的泡沫,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甲醛味,pH呈近中性,抽滤,50℃烘干,即得。
干囊称重,按公式计算成囊率。
公式:成囊率(%)=W囊材/(W药物+W囊材)×100%[4]
(4)胶囊的制备将薄荷油微囊装入空胶囊。
制剂检查
主要检查胶囊内容物微胶囊的粒度分布、显微观察、总油及表面油。
(1)微胶囊的粒度分布
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由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将准备好的待测样品注入装有洁净水的1000ml烧杯中,稀释至一定的倍数进样,得到微胶囊的粒径分布。
(2)微胶囊的显微镜观察
取一滴固化后的微胶囊溶液,将其放于载玻片上,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5]
(3)微胶囊总油的测定
薄荷油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实验测得约为0.15%),而且容器壁也会有少量残留, 所以薄荷油的回收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分别将1、3、4、5、7、9 mL薄荷油放入150mL水中进行常压水蒸气蒸馏,分别测定薄荷油的回收值, 每点重复2 次(相对误差小于0.1mL),取其平均值。
于是得到了一条校正曲线,再根据所测微胶囊产品的理论载量来确定校正值的大小。
将16g 微胶囊化薄荷油溶于150mg水中,放入500mL 圆底烧瓶中, 进行常压水蒸气蒸馏。
蒸馏3h后,收集馏分中的薄荷油油相,测量其体积( 精确到0.1mL)。
将实测体积加上一个校正值得到校正体积。
薄荷油密度为0.878g/mL。
于是可算出微胶囊中薄荷油的总量。
[6]
(4)微胶囊表面油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浓度的薄荷油无水乙醚溶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得薄荷油最大吸收峰为λmax为203nm,再取不同浓度的薄荷油无水乙醚溶液测定203nm处的吸光值(以无水乙醚溶液为参比),以吸光值( A203nm)为纵坐标,薄荷油质量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薄荷油工作曲线。
称取一定量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 加入无水乙醚, 振荡、过滤, 重复3次,合并滤液,定容,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在203nm处测定吸光值(A203nm),计算微胶囊化薄荷油表面油的含量。
[7]
参考文献
[1]刘红杰 , 金若敏.薄荷油研究进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
[2]涟漪. 薄荷油.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5,20(1).
[3]刘国杰, 主编. 药剂学: 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970
[4]陈秀娟,王利胜.薄荷油微型胶囊制备工艺研究.黑龙江医药,2008,21(1):35.
[5]董志俭,张晓鸣,许时婴,马勇. 复合凝聚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的耐热性研究. 食品科学,2009,30(5):121.
[6] 王璐,肖刚,许时婴. 微胶囊化薄荷油缓释性能的测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26(2):29-30.
[7]朱卫红,许时婴,江波. 以改性淀粉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2):61-62.
附---薄荷油软胶囊
前言
将薄荷油微囊化后再制成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是现在比较主流、热门的方法,但是微囊虽然能将薄荷油包合起来,有利于挥发油的稳定,也是较理想的剂型,但包结率和收得率较低,挥发油损失较多,造成较大浪费。
软胶囊对挥发油类药物也是较为理想的剂型,研究表明比微囊、p一环糊精包合物更能较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其囊材一般由甘油、明胶等组成,壁厚又无透气性,防止药物氧化更优良,生产周期短,挥发油的损失、浪费较少[1]。
笔者思考可否对薄荷油直接进行软胶囊化。
经查阅大量文献,几乎没有文献提到薄荷油软胶囊,所以笔者准备在下面附注自己设计的薄荷油软胶囊,但是既没有实验条件进行考查,对各种条件进行摸索探讨,又没有文献条件进行参考借阅,其中肯定问题比较多,望老师将就着看看,错误之处还望指正。
实验材料
仪器:滴制机、烧杯、玻棒、烘箱、分析天平、煮胶锅、电炉、白布、纱网、擦丸机、崩解测定仪
试剂:薄荷油、食用植物油、明胶、甘油、水、液状石蜡、石油醚、95%乙醇,乙醚
制剂处方[2-3]
薄荷油100g
食用植物油300g
明胶10g
甘油4g
水9.8g
液体石蜡适量
实验方法[3]
(1)明胶液的制备取明胶加入适量水使其膨胀;另将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胶锅中加热至70℃,混合均匀,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熔化,保温1小时,静置,使泡沫上浮,除去
上浮的泡沫,以洁净白布滤过,保温待用。
(2)油液的制备称取薄荷油与经加热灭菌、澄清的食用植物油混合,充分搅匀即得。
(3)制丸将已制好的明胶液,置明胶液贮槽中控制在60℃左右;将薄荷油液放入药液贮槽内;液状石蜡温度10℃,室温20℃,滴头温度50℃;调好胶皮重量和厚薄均匀度,开始制软胶囊。
(4)整丸与干燥滴出的软胶囊均匀摊于纱网上,在10℃以下低温吹风4小时,用擦丸机擦去表面的液状石蜡,再低温吹风20小时,取出。
用石油醚洗去软胶囊表面油层,吹干洗液,于50℃干燥24小时。
取出,灯检,除去废丸后用95%乙醇洗涤,于50℃吹干。
即得软胶囊。
制剂检查
(1)外观检查整洁,无粘连、变形或破裂,无异臭。
(2)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软胶囊囊剂用乙醚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尽,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
每粒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无标示装量的胶囊剂,与平均装量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的±1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4]
(3)崩解时限取供试品6粒,在37℃水浴中用升降式崩解仪测定该胶囊剂的崩解时限。
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囊壳碎片除外)。
[4]
参考文献
[1] 闫雪生 . 苍术油软胶囊的研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2] 黄娴. 莪术油、冰片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 14 (6):639-641
[3]张兆旺等。
中药药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2):313-314
[4]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