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资料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资料

2005版
生存链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尽早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跳骤停后处理 2010版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 呼吸(即无呼吸或仅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EMS系统并找到AED(或由他人寻找)
医务人员判断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10秒内没有 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功能的AED时,
可使用普通的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或儿童有效除颤的最低能量剂 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4J/Kg,最大9J/Kg的剂量可有效为儿童或动物实 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 应。)
修改要点——11
除颤电极的贴放位置
• 医务人员仍应严格执行:按压+通气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 用力按压:下限幅度至少5cm,婴、幼儿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1/3; 持续不断的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秒,最长不
超过10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避免过度通气:先压后吹、多压少吹、快压慢吹、急
压缓吹、重压轻吹、只压不吹。
修改要点——7
不建议心脏停止时常规做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 •按压环状软骨可在球囊通气期间避免发生胃胀气, 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但也可阻碍通气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的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法操作很困难
修改要点——8
EMS 先检查患者反应即简单判断是否没有呼吸或
儿童及婴儿则为前后径的1/3,分别为5、4cm
理由:按压主要是透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并直 接按压心脏以产生血流,按压5cm时较4cm时更 有效!
修改要点——6
强调胸外按压:对非专业施救者可仅提供单纯的 胸外按压(于胸部中央用力压、快速按)。
理由: •徒手单纯的胸外按压对于未经训练的施救者
来说比较简单,愿意实施,易于医务人员通过电 话指导进行。
派任务让来人准备(口述):“氧气面罩、复 苏球囊、急救箱、除颤仪”。
2、祛枕摆放体位、松解衣领、裤带。口述: “建立静脉通路”。 检查颈动脉
1、部位:甲状软骨旁约2~3cm处,时间5秒。 2、口述:患者颈动脉无搏动,肾上腺素1mg 静推,打开除颤仪尽快除颤。
正常呼吸后再启动
理由: 目击者不应延迟启动紧急应变系统,但同时应
取得以上两项资讯,以便医务人员电话对现场抢 救进行指导。
修改要点—— 9
强调团队复苏的重要性
理由:
BLS流程--传统上以步骤的形式操作,如果有 多名施救者在现场,则可通过指派队长建立团队, 指导施救者合理分工,同时进行抢救。
修改要点——10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 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
2010版指南的年龄划分 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到1个月 婴儿:出生后1个月到1岁 儿童:出生后1——8岁 成人:>8岁
(与2005版比较没有变化!)
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修改
生存链 ·早期识别和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并缩短通气延误时间。 利于第一目击者(不会开放气道或不愿意人工呼吸的非
专业人员)立即施救,可提高存活率。
修改要点——3
删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理由:CPR在成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正常呼 吸时执行。
急救人员在检查心脏停止时已短暂检 查呼吸状态。
修改要点——4
操作流程的设计
操作简练、可操作性强; 遵循2010版指南中:早识别与求助、早CPR、早除颤
等原则; 摒除了从下颌开始的触摸颈动脉波动的方法,使用甲状
软骨旁2~3cm的方法。 摒除了判断按压部位以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处的方法,
使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方法。 摒除了判断呼吸,取消了“看、听、感觉呼吸” 的操
◆前方(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侧壁(左乳房的侧壁)
◆前方-后方
◆前方-左肩胛下方
◆前方-右肩胛下方 默认位置仍为前方-侧壁
新资料证明四种电极贴放位置同样有效。
补充说明
基础生命支持被描述为一系列的操作,应进一 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实施,因为医务人员都以团 体抢救患者,且团体成员可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 命支持操作。例如:第一个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 按压,另一名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并救援,而第 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从而使胸外按 压-电击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四个操作几乎都 能同步实施,但仍以按压最为优先。
作过程。
一、判断:
判断现场环境 口述:现场有人倒地,现场环境安全。看表(记录
时间)。 判断患者意识:
1、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尽量贴近患者身体,左 膝平患者右肩,右侧膝自然打开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双 耳侧高声呼唤“喂喂!你怎么啦?”
2、按压“人中”两次5秒。
大声呼救并分派任务: 1、 口述:“患者无意识、快来人抢救”。分
理由:在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判断脉搏, 特别是脉搏细弱的情况下。
在10秒钟内无法准确判断脉搏的患者中, 立即CPR群体获益最大。
修改要点——2
BLS的步骤由A-B-C修改为C-B-A 理由: 胸部按压在急救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置,给予口
对口人工呼吸或搜集配通气装置时受到延误。 患者的初始心律多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关键措施是胸
胸部按压的速率:由大约100次/分更改为至少100 次/分以上。
理由: • CPR期间每分钟实施按压的次数是恢复自
主循环以及生存后维持良好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 决定因素
•较多的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 压次数则会降低存活率
•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比保证按压速率更为 重要
修改要点5——
胸部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由4-5cm更改为至 少5cm以上。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修改要点——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没
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即仅喘息)时开始CPR,而无 需检查脉搏 对于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