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主要的技能支撑,本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
本课程是针对软件测试员/程序员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流程管理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项目测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能对完整的项目进行测试的实施工作,从而实现与测试技能要求的无缝连接。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Web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
后续课程:《JavaEE企业级项目开发》、《.NET企业级项目开发》、《软件工程与项目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能承担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测试计划的制定能力、测试用例的设计能力、测试代码及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其他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㈠知识目标
1.理解软件测试的模型和分类;
2.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策略、流程;
3.掌握软件测试的过程;
4.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5.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6.掌握JUnit单元测试技术;
7.了解测试项目管理;
8.了解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9.掌握测试计划、测试总结的编写。
㈡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测试方法,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测试工作;
2.能够独立编写测试计划;
3.能够独立编写测试总结;
4.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测试用例的设计;
5.能够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简单的测试并进行结果的分析;
6.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
㈢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5.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具有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㈣其他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参加以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1.程序员
2.软件评测师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软件测试入门、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测试管理、自动化测试6个单元,共45学时。
表1 《软件测试》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资源建议
㈠教材选用原则
教材选用时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选取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使用的,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丰富、分析透彻的教材。
㈡教材与参考资源
1.《软件测试》,高等教育出版社,许丽花等编着;
2.《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剑洁编着;
3.《全程软件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朱少民编着;
4.《软件测试项目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于艳华编着。
㈢其他学习资源
1.51Testing软件测试网:中国测试员网站:希赛网:—软件测试频道:㈣教师要求
1.主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
2.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课堂组织能力,能按照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做到因材施教。
㈤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计算机硬件要求:CPU主频>2GHz, 内存容量>=1GB,硬盘40G以上,宽带网络环境;
2.软件要求:Windows2000/XP/Vista/7,Eclipse3+JUnit3/4、mantis、QuickTest Professional 以上、Office2003;
3.其他要求:本课程要求多媒体机房,以实现“教、学、做”三体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
软件,便于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任务。
五、考核与评价建议
打破单一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考核按在教学中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定,课程结束时进行终结考核,以笔试(考必备的过程性知识、制定测试方案和提交分析报告)和机试(考项目实施过程考核)结合的形式组织,具体比重为:终结考核50%,过程考核30%,综合素质评价20%。
六、教学实施建议
1.课堂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突出精讲多练,并用大量的课内外练习来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堂分组讨论,通过动手实践以及对实践结果进行思考获取知识,避免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
3.在讲授过程中,将各项目案例贯穿于各模块中,使学生最终能够针对各个项目进行测试活动。
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编写测试用例200个以上,编写测试脚本代码500行以上。
七、其他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