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科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思路

历史学科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思路


4.学生结合“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其失败,
初步认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 分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给中国社会带来 深远影响这一事实,从多角度认识成功与失 败,辩证地看待历史实物。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思路
历史学科
一、为什么要解读课程标准
(一)解读课标是理解和把握课改精神的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途径
(二)解读课标是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
二、当前解读课标的误区
1.认为是上级布置的任务,没有解读的必要,是
人为的增加负担,分散了教学精力。主观抵触或 被动敷衍。比较多的表现是摘抄教参。
2.缺乏教学目标的表述技能,目标设置 中的行为抽象模糊。

一)全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 程
(二)解读课标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 (三)课标解读示例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素
行为主体 学习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 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 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 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例: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不具备可观测、 可测量的性质。
3.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混为一 谈,目标设置空泛。
例: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4.认为解读课标就是把课程内容标准换几个 比较具体的动词,为解读而解读,解读课标与教 学活动脱节。
三、如何解读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学生分组或独立探究“百日维新”的背景。
除教材内容外,学生可以从教材之外寻找答 案。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或者图示的方法有条 理的表达出来。
2.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
容;学生分别讲解各项内容;进而概括它们 分别属于哪些方面;更进一步分析这些内容 的作用、不同阶层的人对变法内容的反应。 为下一步“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做铺垫。”
3.各小组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并依据资料、结
合时代背景,讨论、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 括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其“思想解放”作用学生不易归纳,可 以结合时代背景资料逐层探究。

(说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课 标要求的内容,但是人教版教材上没有。教师提前 指导学生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同时教师也要收集较 完备的资料备用。)
行为程度
示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 识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解读思路:即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明白要让学生学会哪些内容。 然后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如何组织学生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准备培养哪些能力,渗透哪些价值 理念。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