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3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3月机考答案-0405《教育学》(部分不在的题目可百度)

2019年3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3月机考答案-0405《教育学》(部分不在的题目可百度)

答: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的道德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是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社会道德主张什么,那么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什么;二是社会道德影响教育的方法、手段。

(2.5分)其次,教育对社会又有巨大的作用。

一是教育可以传播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公德的发展;二是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有社会道德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全体民众的道德素质。

(2.5分)80、简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签:除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与制约之外,教育的发展有着自身的逻辑与规律性,这些逻辑与规律决定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具体包括: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

(2分)教育与生产力的不平衡性。

(1分)教育与一定社会生产力是息息相关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机械对应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性。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继承性。

(2分)81、简答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答:教育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分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这两个方面:(1分)(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

(2分)(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即人的发展只有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去促使人的社会化,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

(2分)82、简答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参考答案:答: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0.5分)第一,思想品德修养。

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

(1.5分)第二,知识结构。

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1.5分)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5分)83、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5分):(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0.5分)。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

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0.5分)。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0.5分)。

(4) 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0.5分)。

(5)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0.5分)。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地死记硬背(0.5分)。

(7) 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0.5分)。

84、简答现代教师职业任务的变化。

参考答案:答:在现代教育中,由于学校教育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这些变化对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0.5分)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展。

(1.5分)其次,在育人方面,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将更加明显。

(1.5分)第三,在自我发展方面,要养成更高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1.5分)85、简答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

答: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惩罚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性。

(2分)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如下基本问题: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惩罚应当合理公平与准确、惩罚应当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惩罚手段的灵活性。

对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报如下的态度,惩罚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使用惩罚手段。

(3分)86、简答什么是校本管理。

参考答案:答:校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观: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

校本管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组织管理系统。

(1分)校本管理理念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动态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最初是处于无序态,通过学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协同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

(2分)学校组织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它根据自身内部的需求主动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

校本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行政控制模式——校长决策,专业控制模式——教师决策,社区控制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2分)87、简答“遗传决定论”。

参考答案:答:“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

(1.5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1.5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分)88、简答教育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教育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0.5分)(1)综合性。

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共同特征。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理论,由于其涉及的相关理论众多,其学科综合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1.5分)(2)实践性。

教育科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它的理论来自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最终要接受教育、教学实践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检查和鉴定。

(1.5分)(3)层次性。

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进性的有序的独立系统,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特性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1.5分)89、简答环境对人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有那些。

答: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有(0.5分)(1)所有环境的影响都具有自发性,即环境由自然、社会、前人、他人所创设的,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先在的、给定的。

(1.5分)(2)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即客观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不一定能影响个体的发展,如果个体接受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特殊的环境就会对个体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但如果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有抵抗意识,特别是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特殊的环境因素也就不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到影响作用。

(1.5分)(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适应与对抗——即使环境对个体产生影响,但个体的态度却决定着这种影响的效果。

(1.5分)90、简答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参考答案:答: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表现为多个方面,也可以表现为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0.5分)(1)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与整体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1.5分)(2)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条件。

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走向进步文明,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条件。

(1.5分)(3)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条件之一,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特别是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1.5分)91、.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分)其主要教学原则有: (1.5分)<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0.5分)<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

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0.5分)<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0.5分)<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0.5分)<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0.5分)<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0.5分) <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0.5分)92、简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参考答案: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包括。

(0.5分)(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1.5分)。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1.5分)(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1.5分)93、简答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答: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分)(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

(1分)(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

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1分)(4)抓住时机。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

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1分)(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

(1分)94、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教师劳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任务的综合性。

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

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1分)(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1分)(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