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幼儿教师成长案例及启示
吴敏,本科学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幼教高级教师。
曾由幼教特级教师赵赫老师带教。
坚持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理念。
1992年进入
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工作至今已18年。
曾在全托部、日托部、国际部、多元部任教。
1993年起担任班主任,在带班老师的指导帮助和自己的勤
奋努力下迅速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在毕业后的第二年就独立带班并在自己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下创建多个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
与此同时,她深知自身素质的不足多次主动进修学习。
工作后第三年出访香港参观该地的幼儿园并学习香港地区幼儿园老师的带班经验、2000年再次远赴美国纽约
红苹果幼儿发展中心学习工作三个月。
2004年赴内蒙扶贫教学。
2004年出访澳大利亚、俄罗斯观摩。
2006年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中
心组”,并成为其成员并赴新疆扶贫教学。
2007年成为青浦区学前教育
师范教师培训基地导师团成员。
曾荣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上海市园丁奖”、“中福会园丁奖”、“中国福利会先进班组”。
公开讲座和教学活动:
•2003年面向内蒙地区教师,公开讲座:《角色游戏中的观察与思考》。
•2003-2004年参与拍摄中国教育电视台《伴随成长》系列电视片。
•2004年参加“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优质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发言:《角色游戏中的师生互动》。
•2004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专题讲座:《孩子真正的游戏》。
•2003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公开教学:《动物的本领》
•2004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公开教学:《The Little Tadpoles Look For Mummy》
•2005年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公开教学:《搬家》。
•所在班的孩子们曾成功接待了法国F6电视台的采访及“全国学前教育”
观摩团、非洲几内亚、美国等多个代表团来访。
•2006年参加“沪港早期阅读研讨会”,公开教学:《小小看新闻》
•2006年参加“示范园评比”,公开教学:《中国人的骄傲》
•2007年参加“幼儿教育学术交流会”,公开教学:《有趣的广告》
•2007年《上海托幼》发表文章:《角色游戏交流的多种互动形式》
•2008年向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联盟首期教研活动,公开教学:《我在长大》
•2008年参加“农村地区教师示范培训活动”,公开教学:《感谢》
•2008年《上海托幼》发表文章:《在主题活动中丰富和提升幼儿的经验》•2008年《家庭与家教》发表文章:《一石千浪——动物的本领》
•2008年《上海托幼》发表:上海市幼儿园而其课改新教材《学习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选编(参与编写)
幼儿教师的成长概括为“求生-巩固-更新-成熟”四个阶段。
上面提到的吴敏老师就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如果按教师成长阶段来划分的话,很明显吴老师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基于她的教学理念及各方面能力,我认为可以把她定义为“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已经自觉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高级阶段,对成熟教师而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一种事业感、满足感而非职业感。
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我深知自身不足:理论积累不够深厚、各种技能掌握不够娴熟等,这些方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改进、不断完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科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来参与幼教事业。
具体来说即需要提升自己的内涵品质。
内涵品质指的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能力则包括观察、反思、研究能力。
身为本科生应加强理论修养、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此为理论依据来开展活动。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探究幼儿心理,在活动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此外,优秀的幼儿教师还要具备以下素质:获得处理日常教学方面的特殊技巧,对儿童行为知道的能力;增强解决和处理儿童行为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策略;探索儿童教育的新趋势;调整、更新和充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通过进修学习充实自己。
总之,通过研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阅读吴敏老师的工作成长经历,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实属不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涉猎更多的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使自己向专业化幼儿教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