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置概况装置设计公称能力60×104吨/年,处理上限70×104吨/年,处理下限40×104吨/年。
采用多产气体方案,以生产液化石油气及高辛烷值烷值汽油组分为主,同时兼顾轻柴油收率。
装置由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主风机-烟机系统、气压机、余热锅炉、余热回收站、精制、脱硫等部分组成,产品有汽油、轻柴油、液化气、干气等。
2.生产工艺类型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2.1工艺中的危险物质及其特性2.1.1原料蜡油:常温下为黑色膏状液体,密度约为850千克/立方米,可燃。
渣油:常温时为黑色固体,密度约为900-960 k g/m3,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泄漏遇空气会很快着火。
2.1.2中间产品油浆:棕褐色液体,密度约为900-1000kg/m3,不易挥发,过程中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泄漏遇空气会很快着火。
粗汽油:闪点低于汽油,水状液体,易燃,含硫醇,有毒。
回炼油:性质接近于蜡油。
2.1.3产品汽油:淡黄色液体,密度约为700-750 kg/m3,易挥发,易燃易爆。
柴油:淡黄色液体,密度约为850 kg/m3,易挥发,闪点约为70℃,易燃,蒸汽有毒。
液化气:常态下为无色有臭味的气体,高压时为液体,主要成分为C3、C4等,易燃易爆,有毒。
干气:常态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份为C1、C2、H2等,易燃易爆,生产过程中含有H2S,剧毒,易使人窒息死亡。
2.1.4催化剂、助剂催化剂: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含有稀土的分子筛,无毒,不燃烧的无机物,在空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可达到650-700℃。
助剂:包括助燃剂、丙烯助剂等,主要成分和性质与催化剂相近。
阻垢剂:能溶于柴油的一种有机物,大于400℃分解,无毒。
重金属钝化剂:一种水溶性的有机物,无毒。
柴油抗氧剂: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易溶于水,在空气中能冒烟,具有强碱性和强还原性,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
液碱: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
氨: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无色气体,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与空气混合物遇火爆炸,放出有毒烟雾;溶于水。
中压蒸汽:压力达,温度400-450℃,易造成烫伤。
2.2工艺过程的危险性2.2.1工艺类型在生产装置中,既有高温、高压场所,又有易燃易爆、有毒介质。
操作中失控可能引发剧烈爆炸,超温超压及腐蚀造成的油气泄漏易引起爆炸和着火。
2.2.2化学反应特征在提升管内进行的主要是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
在再生器中进行的是烧炭反应。
分馏系统进行的是物理分离过程。
吸收稳定系统进行的是物理吸收脱吸过程和精馏过程。
2.2.3反应物料各组分的控制范围蜡油、渣油的处理量以生产计划为准,各生产工艺指标按工艺卡片和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控制。
2.2.4压力等级本装置大部分容器管线设备为低压,少量为中压。
反—再系统,分馏塔 Mpa,吸收稳定系统,中压蒸汽压力为。
2.2.4温度范围反应器:500 —525℃,再生器:660 —710℃分馏塔底:310 —365℃,分馏塔顶:95 —120℃吸收稳定:塔顶40 —60℃,塔底:110 —170℃中压蒸汽:415-450℃2.2.5关键控制液位外取热汽包50±30%余热锅炉汽包50±30%油浆发汽包50±30%粗汽油罐液位50±30%分馏塔液位50±30%凝缩油罐界位50±30%凝缩油罐液位50±30%粗汽油界位50±30%稳定塔底重沸器50±30%解吸塔底重沸器50±30%液化气罐液位50±30%2.3易发生事故的关键点、危险点、重点部位的重要操作指标及引发事故的因素:2.3.1两器差压超限可引起油气互串,发生爆炸。
操作指标:20-60Kpa两器压差超限,压力平衡遭到破坏,造成油气倒串。
2.3.2提升管结焦,造成停工现象:提升管压降不正常的偏大,再生滑阀压降减小,阀前压力高,催化剂循环量提不起来。
引发因素:原料残炭高,比重大,喷嘴损坏雾化效果不好,造成喷嘴处大面积结焦。
减少了催化剂和油气的流通面积。
2.3.3再生滑阀或待生塞阀压降大幅变化。
沉降器或再生器藏量大幅下降或造成“架桥”。
引发因素:主风量大幅波动回零;气压机突然停机;再生或待生塞阀失灵。
2.3.4分馏重油系统泄漏着火分馏重油系统系统指油浆、回炼油系统,由于管线、换热器、泵等发生泄漏,高温重油与空气接触氧化而发生燃烧,造成火灾。
2.3.5吸收稳定系统管线、容器、阀门泄漏严重无法运行。
2.3.6大型运转设备故障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重点监控部位:3.1危险点及范围:反应—再生系统:反应提升管、再生滑阀、待生塞阀、再生斜管、双动滑阀、两器、外取热及其汽包、余热锅炉。
分馏系统:分馏塔、油浆循环系统、油浆泵、有关换热器、蒸汽发生汽汽包。
泵区:包括冷油泵、热油泵。
稳定精制系统:所有塔、容器及管线,凝缩油罐和液化气罐脱水系统。
脱硫系统:介质为液化气或干气的各塔、容器及管线,机组:气压机组、烟机-主风机三机组。
4.重点、危险点、重点设备监控和防范措施:4.1巡检制度:各岗位两小时巡检一次,严格按各巡检站点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
4.2安全技术人员巡检制度:每天对所有重点、危险点检查一次,监督检查各当班人员的巡回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查个工艺运行参数是否符合工艺卡片的要求,检查有无工艺违纪现象。
4.3重点、危险点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各危险点如出现情况异常,操作人员应及时分析判断,将情况报告主操、班长及车间值班人员及相关岗位操作人员,及时联系处理并采取措施。
4.4 重点、危险点防止误操作的措施:未取得上岗资格前严禁动用本岗位设备和仪表,操作人员对于本岗位的仪表性能要熟悉。
出现异常情况能准确及时判断和处理。
各自保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要明确。
调校联锁仪表必须填写工作票,条件具备经有关人员允许后方可工作。
仪表工在处理仪表及控制系统前,如停表、校表、修改报警信号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正常操作的作业时,应事先通知操作工,以便配合,将控制回路由自动改手动或旁路。
4.5.操作员监控责任制:4.5.1严格控制各工艺指标在工艺卡片规定范围之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
4.5.2所属的重点部位,危险点要加强巡检,必要时要增加巡检频次,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班长及车间汇报,并作相应处理。
对所属测量、计量仪表、控制系统及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联系维护人员进行处理,不得拖延。
4.6 安全技术人员监控责任制:4.6.1建立、健全重点、危险点档案,实现集中管理。
4.6.2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会,对重点危险点的现状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出预防措施。
4.6.3危险点出现异常,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并迅速组织处理。
对处理不了的,需带病运行的,要写出监控运行报告和可行的事故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印发班组并监督遵照执行。
5.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原则:5.1系统紧急事故处理原则:5.1.1催化裂化装置紧急停工,主要是指切断反应器进料,维持两器或单器流化或闷床处理,控制分馏各处温度、油浆循环,稳定系统维持三塔循环或保持系统压力及液位正常。
根据情况采取紧急停工措施,经处理后,可根据当时情况重新组织进料,或按停工步骤进行彻底停工。
5.1.2催化裂化装置为了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操作员必须对紧急停车的操作了解透彻,在发生事故时,准确无误地使用自保连锁系统。
自保连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应处于良好状态。
5.1.3处理事故时必须严格遵循下列原则:5.1.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卡片、工艺纪律所规定的各种指标不可违反,特别是自保投用,必须按规定进行,任何个人都无权违反。
5.1.任何情况下,正常的停工程序应尽严格遵循,但当事故有继续恶化趋势对装置安全有重大威胁时,应进行紧急停工。
5.1.紧急停工反应切断进料,保持两器或单器流化,分馏、稳定保持循环。
紧急停工后仍无法恢复生产时,按正常停工处理。
5.1.在任何情况下控制好两器差压,防止油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5.1.在进料情况下,反应温度不得低于480℃,防止待生催剂带油。
当难以维持时可启用反应进料自保。
5.1.主风或增压风中断时,必须通入事故蒸汽,以防催化剂倒流入机体和防止再生器、待生套筒内死床(不含外取热器)。
主风中断时再生器不得喷燃烧油,并密切注意再生床温的下降,再生床温不得低于420℃,否则迅速卸料。
5.1.在沉降器内有催化剂时,必须保持分馏塔底油浆循环,否则应将沉降器催化剂转入再生器关死待生塞阀和再生滑阀。
长时间无法恢复油浆循环时,及时卸出系统催化剂。
5.1.反应切断进料后,控制好分馏塔顶温度防止冲塔和超压,控制好分馏塔底液面防止憋压和油浆泵抽空。
5.1.反再系统内存有催化剂时,必须保证各吹扫点、松动点吹入流化介质(风或蒸汽),以防堵塞。
5.1.发生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与公司调度及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产品不合格时联系改送不合格罐。
5.1.在任何情况下,油品出装置温度必须控制住,防止罐区发生突沸或冒顶,使事故范围扩大。
5.1.自保投用后,应及时到现场检查自保阀动作情况,若有不动作者,则立即现场投用或改手摇控制。
5.1.若发生催化剂大量跑损,系统藏量难以维持时,立即切断进料,停外取热器提升风,必要时启用主风自保。
5.1.防止所有油气、空气互串发生爆炸事故,在任何情况下,两器藏量不得相互压空或发生催化剂倒流。
当难以维持时可启用差压自保。
5.1.瓦斯、液化气、凝缩油不准排空,只能泄入火炬系统。
系统在下列情况下,应紧急停工:对于一般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保护设备考虑,应尽可能按正常停工步骤进行。
但在装置发生重大事故时,经处理不能维持正常运转,或对安全有严重威胁时,必须紧急停工。
装置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主风机组停运,主风中断;停水、电、汽、风时间稍长时;严重碳堆积;严重的超温超压状态;差压大幅波动,催化剂流化异常或有油气、空气互窜危险时;重要设备故障,无法维持生产时;各种自然灾害,装置无法维持安全运行时;进料量过低,又无法挽救。
催化剂跑损太大,而又制止不住,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时6.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岗位采取的步骤反应室内1、投用主风自保。
2、严格控制两器差压,控制在20~60Kpa,防止差压大幅度波动。
2、利用UPS电源和残余的净化风压力,尽快关闭各进料控制阀。
3、监视各汽包液位,超高时利用FCS紧急放水。
现场1、关闭各进料喷嘴器壁阀,停粗汽油回炼和终止水。
2、关闭干气予提升手阀。
3、检查并使自保阀到位,余热锅炉视过热蒸汽出口温度熄灭CO锅炉。
4、非净化风压力低,关闭各用风点器壁阀。
5、关闭主风事故蒸汽和套筒提升风事故蒸汽器壁阀,闷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