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

工厂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

工厂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5年12月01日发布2016年01月01日实施颁布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要求,特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用于规范本单位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于2015年12月1日批准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各部门均应严格参照执行。

总经理(单位盖章)年月日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 1.1目的1 1.2依据1 1.3适用范围1 1.4应急预案体系1 1.5应急工作原则1 2 事故风险描述2 2.1公司概况2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 2.2.1危险源2 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 3.1应急组织体系及组织机构图3 3.2职责6 3.2.1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职责6 3.2.2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职责6 3.2.3应急小组职责6 4 预警及信息报告7 4.1预警7 4.2信息报告7 4.2.1信息接收与通报7 4.2.2信息上报8 4.2.3信息传递8 5 应急响应8 5.1响应分级8 5.2响应程序8 5.3处置程序8 5.4应急结束9 6 信息公开9 7 后期处置9 8 保障措施10 8.1通信与信息保障108.2各应急小组联系方式10 8.3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10 8.4应急队伍保障10 8.5物资装备保障10 8.6应急经费保障10 8.7其它保障10 9 应急预案管理11 9.1应急预案培训11 9.2应急预案演练11 9.3应急预案修订11 9.4应急预案备案11 9.5应急预案实施11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行车事故应急预案11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5 2.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7 3.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8 4.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9 5.气体泄漏事故处置方案20 6.气瓶爆炸事故处置方案2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1.1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施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1-2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施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施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5月1日施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2015年1月30日施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火灾、触电、爆炸、人身伤害等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本应急预案包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专项及各车间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主要明确救援的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 事故风险描述 2.1公司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源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a.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品保管使用不当时,易于发生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或者爆炸。

(2)挥发机械油污和可燃品清理放置不安全,遇到明火时易于发生燃烧起火事故。

(3)电气系统断路造成燃烧起火事故。

b.触电(1)雷电伤害(2)静电伤害(3)漏电伤害c.机械伤害机械设备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操作使用维修不当,都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d.起重伤害本企业行车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

e.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在电缆电线架设维修、行车维修保养、高处灯具安装维修、大型设备维修时,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f.车辆伤害在车辆行驶和人员道路行走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g.灼烫高温热源、金属液体、炉渣均为高温物质,如在危险状态下与人体接触或在高温热源旁长时间工作,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灼伤的危险。

h.气体泄漏本企业液氮最大存储量为5m3,使用气罐存储,安置在厂区南侧气瓶间,可能发生气体泄漏事故。

i.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能发生的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及组织机构图3.1.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生产副总。

下设高新厂区应急小组,组长为厂区生产厂长,组员为安环部负责人、各项目生产部长和各厂区办公室主任。

应急响应后,可根据需要由总指挥负责,及时建立事故抢救、伤员救护、后勤保障、警戒保卫、善后处理等小组。

3.1.2应急办公室安全环境管理部。

3.1.3应急机构图3.1.4应急小组人员构成(1)事故抢险组(2)伤员救护组(3)后勤保障组(4)警戒保卫组(5)善后处理组 3.1.5应急响应程序二级响应三级响应一级响应事故级别判断事故情况判断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总结评审整改人员互助专家技术支持工程抢修警戒与交管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现场监测环境保护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启动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专业指挥到位救援行动扩大应急申请增援事故发生事故汇报报警信息反馈 3.2职责 3.2.1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督促、落实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

(2)做到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3)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实施安全生产奖惩。

(4)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分解落实安全责任,督促、支持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职领导抓好安全工作,对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组织审核职责范围内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6)组织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指导预案演练工作。

(7)组织各类事故调查分析和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8)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及时向现场派出指挥班子和指定负责人,及时建立各应急小组。

(9)根据事故等级向上级政府安监部门报告,并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10)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11)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决断。

(12)负责对重大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调度,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护工作。

(13)组织做好善后事故处理工作,或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处理。

3.2.2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职责(1)协助应急总指挥工作,完成总指挥安排的应急救援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3)做好事故现场的协调指挥工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5)组织公司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厂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6)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7)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8)做好善后事故处理工作,或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处理。

3.2.3应急小组职责(1)事故抢险组及时控制危险源,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科学安全地组织救援或是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工作进行抢险,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将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和伤员的救援情况。

(2)伤员救护组负责在事故现场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护送、运送伤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3)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救援物资和器材配备。

(4)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保护和证据保留。

(5)善后处理组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处理死亡人员后事办理;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及伤亡人员的工伤保险与抚恤金的解释、测算和支付工作;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出事故调查报告。

(6)各单位(车间)应急小组负责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修改和演练培训以及响应执行;负责险情抢救和人员急救;负责事故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落实。

4 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当安全检查人员、现场职工、单位领导等发现安全隐患、危险源控制有漏洞或有事故发生苗头时,应立即采取预警行动。

预警的方式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只是事故隐患存在和危险源控制存在问题时,应及时通知问题单位领导,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监督整改和整改验收。

将情况报告安全主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2)事故发生苗头出现或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事故单位领导、安全主管部门直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消灭事故苗头并整改。

(3)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自然灾害、周边险情或是发现险情,获取、发现人要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安全管理部门直到事故应急指挥部领导。

指挥部领导确认信息属实时,应通过广播、警报器等快速手段告知全体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

4.2信息报告4.2.1信息接收与通报(1)公司应急救援值班电话设在公司大门口值班室,电话值班员为公司门卫。

(2)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单位领导、车间主任或主要负责人,负责人或者事故发现人直接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