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德育
渗透
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
放
式
导
入
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请3~4名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
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先请3~4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1.明确教学目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明确教学目标
2.掌握本课相关的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初学课文
1.方法与任务: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腊八粥》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开
放
式
延
伸
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板
书
设
计
反
思
与
重
建
2.预设问题
(1)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怎样做腊八粥?
(3)说一说腊八粥的来历。
(4)母亲为什么年年做腊八粥?
1. 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3.交流汇报
1.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源自。2.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2.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进行体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感情;(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