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第一章6节)
三、光照时间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光照时间直接决定作物的产量、品质
1、光周期现象:光照与黑暗交替及交替持续时间影响作物 的开花与结实,也影响发育、落叶、休眠 期的开始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器官 的形成的现象。
2、根据光照时间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将植物分为三类:
(1)短日照植物:只有在日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
态条件。
利用RNAi技术沉默该光周期基因表达。从而获得光 周期敏感性降低、打破生长区域局限性、产量提高。
四、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光合作用是决定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作物中 90%以上干重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因此,作物的光能利 用率高低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到的太阳能量 的百分率。 Eµ = H·△W
3、短日照作物引种: 南方品种北引,由于生长季内日照时
间变长,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宜引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 较弱的品种;反之,北方品种南引,加速发育,生育期 缩短会影响营养体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宜用晚熟或感 光性弱的品种。 4 、以收获营养体为目的作物引种:如短日照植物麻类、烟 草等,当它们从原产地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到温带种 植时,要提前播种?充分利用夏季的长日照条件,促进 营养生长,以获得高产。
2 、光补偿点:指光照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与 呼吸强度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度。光补偿点以上,光合作用 超过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质 ;光补偿点以下,呼吸作用 超过光合作用,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
相同条件下,光补偿点越低的植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越强, 光能效率越高。 一般耐阴作物光补偿点较低。 群体光补偿点较单株、单叶高。
植株中不存在基因沉默现象。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快速改良水
稻等C3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开辟了新路子。
二、光照强弱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光照强弱影响光合作用
1、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同 化CO2量)随光照度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 后,光合强度不再提高,这时的光照度称为光饱和点。
相同条件下,光饱和点越高的植物,光能效率越高。
一般来说,喜阳作物的光饱和点比较高; C4作物光饱和点比C3作物高; 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高于单株、单叶的光饱和点.。
(二)影响光能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1、投射到大田的光合有效辐射有较大的浪费:田间漏光、 农耗时期光能损失、田间叶片的反射以及衰老的叶片不参 与光合作用等损失约占36%。而光合作用中消耗于呼吸作 用的物质及其他损失,占光合作用的20%~30%。
2、作物群体结构不合理,从而使作物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 3、温度不适宜:35℃以上气孔关闭,光合速率降低,甚至 停止;冬、春气温低,生长矮小,不能形成足够的叶面积, 植物光合产量不高。 另外,高、低温灾害,植物生长状 况变坏。
一般,植物开花数达最高开花数的50%的日照时数, 即为“临界光长”。一般认为,临界光长每日12—14h。
(二)光照时间直接决定作物的引种
引种(introduction
of hortcultural plants)是指把植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
品种或野生植物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或作
为育种原始材料。
1、引种的依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作物生长期内气候 条件相似。 2、长日照作物引种: 北方品种南引,由于生长季内日照时 间变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 性较弱的品种;反之,南方品种北引,加速发育与成熟, 宜选用晚熟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
2.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 。
3.采取合理栽培措施,创造合理的叶面积,提高单位面 积的光合生产率。
4.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的群体生态环境,提高叶片 的光合效率。
5.充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
科研链接-----植物高光效基因工程育种
玉米等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较水稻、小麦等C3植物高。磷
4、不良的水分供应及大气条件使气孔关闭: 干旱、水分不
足时,植物蒸腾减小,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下降。 5、农田内 CO2不足,光合作用下降:据测,水稻田 CO2 浓 度比大气常量低10%~20%,光合作用相应下降10%~ 20%。
6、作物的遗传特性是影响光能利用率提高的根本原因:C3
的光合效率比C4低。 7、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导致减产,限制光能利用率提高。 8、作物营养物质的缺乏。
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Ku 等(1999)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水 稻基因组中。结果多数转基因水稻植株均高水平地表达玉米的 PEPC基因,一些转基因水稻植株的PEPC酶蛋白含量占叶片总可 溶性蛋白的12%以上,其活性甚至比玉米本还高2-3倍。 Northern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PEPC在转基因水稻
(三)、可见光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波段:0.40~0.50µm(主要为
蓝、紫光),0.60~0.70µm(主要为红、橙光)。
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 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PAR = 0.43 S` +0.57 D ≈0.50 Q
0.40~0.51µm 蓝、紫光,促进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对 植物向光性运动起重要作用,具有防止茎叶徒长的作用。 可见光可诱杀害虫 :昆虫视觉波长为0.25 ~ 0.70µm
讨论:
1、长期的弱光照棉花为什么会蕾铃脱落? 2、多云天气对烟草有利吗? 3、晴天多对大豆有利吗? 4、短日性作物长日性作物引种容易还是困难? 5、大豆是否适宜大幅度南北调种?
科研链接--------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大豆是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的短日照作物。这一 特性致使大豆品种的适应范围较窄,因此,需要众多 光周期反应各不相同的品种类型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光合 作用的面积,影响作物产量;同时,还影响部分种子质量,使农作物 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 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二)、红外光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直接参加植物有机质制造过程,红外线的热效应 使植物的体温升高,从而促进植物的蒸腾和物质运输等生 理过程,促进干物质积累。
第六节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一、光谱成分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紫外光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波长小于0.28µm 辐射线射下,植物几乎立即死亡。 0.28~0.32µm 紫外线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0.32~0.40µm 紫外线对可使植物敦实、矮小、叶片变厚; 促进种子萌发;使果品色泽红润,果品成熟期含糖量提高
H
/ Σ Q
Eµ ——光能利用率;△W ——单位面积上干物质的增量(g/m2); ——单位干物质燃烧能(一般为17.8 MJ.kg-1);
Σ Q ——同期的太阳总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总量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理论上 6%~8%,实际生产中通 常仅0.5%~1%。
实训:光能利用率的计算
在玉米试验田中,收获的玉米籽粒重11250kg/ha(其 中籽粒含水量为20%)。在其生长季内接收的生理辐射总量 为29.4千卡/厘米2,求此产量水平下玉米对太阳辐射能的 利用率及光能利用率各为多少?(燃烧值H=4.25千卡/克; k=0.35)。
延长日照就不能开花结实的植物。如水稻、大豆、高粱等 原产低纬度(热带和亚热带)喜热植物。 (2)长日照植物:只有在日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 缩短日照时数就不能开花结实的植物。如胡萝卜、洋葱、
蒜和菠菜等原产高纬度(寒温带)的品种。
(3)中间性植物: 在长、短不同的日照下都能正常开花结 实的植物。如番茄、黄瓜、菜豆及一些早熟的棉花品种。
临界光期是光强的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最 大的时期。
在同样的光照强度下,阴天的光合作用强 度大于晴天。
(二)光照强弱影响作物的发育进程
一般强光有利于生殖生长。
弱光有利于营养生长。但是,光照不足,植株黄化,茎秆
柔软缺乏韧性,容易倒伏。
(三)光照强弱影响作物的品质
光照不足时,棉花、洋芋等喜阳作物营养物质含量将减少 光照太强,茶叶、甜菜、烟草等喜阴作物品质将降低。